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7日 星期五

    郑敏:唯有这片叶子还在闪亮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7日 06版)
    郑敏近照。 靳晓燕摄

        在雨中,他们赶来了。

        牛汉、屠岸、灰娃、谢冕、邵燕祥、童庆炳、蓝棣之……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术会堂第二讲学厅,为着一位他们尊敬的“九叶派”诗人、文艺理论家——郑敏先生,庆贺《郑敏文集》出版。

        诗歌、文论、译诗,厚厚的6本书汇集了她从1942年到2009年发表或出版的作品,同时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提供了一份完整的案例。

        1942年,郑敏将一本很不像样的手稿本,在下课后交给她的德文老师冯至先生。“当时,风吹着他的长裳。我第一次听一位诗人说:这是一条很寂寞的路。那时,我的老师正在他的创作巅峰,而我还不太知道诗为何物,只觉得,写下来给我很大的满足。它让我欢乐,让我觉得丰富。”

        于她,诗歌就是深埋在无意识中的爱丽丝,是支撑她在风霜雨雪中生存下来的生命之根。

        在她身上,诗歌与生命合为一体。“她称得上是中国诗坛的一株世纪之树。”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感叹:作为有一颗不老诗心的人,从写出第一首诗,直到21世纪的今天,笔耕不辍,使得她成为“九叶派”诗人中创作生命最长,也是到目前为止女性诗人中创作生命最长的诗人。

        她的慈祥、敏锐与渊博吸引着更多的诗友。

        “多么令人怀念的80年代!”北京大学教授谢冕依然记得那种喜悦:和诗友们同先生在清华园那个有花草相伴院落里聚会,有琴声助兴、有红酒相伴。

        “我是先生的一个小粉丝:1942年,我10岁,1947年,我读初二。二哥把他看到好看的报纸寄过来,好的,就是郑先生的。看着那些繁体字的新诗,虽读不懂,但这种形式让我着迷,让我惊奇。”谢冕先生风趣依旧。

        诗人用诗人的语言献上他们的祝福。邵燕祥禁不住眼睛湿润了:“我只能像一个盲人/把手抚在这本书上/有一些诗行灼痛了我的手指/那是/一位八十多岁的母亲和祖母/燃烧在九十年代的/良知 理性 激情”

        “狮子带我去桥头/那里,我去赴一个约会”郑敏先生的诗句在北京大学教授孙玉石口里脱口而出。“下着大雨,打着伞。车永远不来,就在那里一直聊天。”这一幕深深印在他的记忆里,现在“唯有这片叶子还在闪亮。”

        也许,先生的健康正得益于她的“话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童庆炳仍记得郑敏先生还时常给他打电话,聊传统、聊文化、聊教育。“她对简体字‘爱’非常不满意,没有心,怎么有爱!”

        92岁的郑敏先生静静地听着,时而随性加入对话之中,让人惊喜,让人忘了年龄的距离,忘了时间的隔阂。(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