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6日 星期四

    漳州:亲近自然 城市更宜居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26日   01 版)

        走在福建省漳州市的大街上,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花草,甚至,连建筑外墙都披上绿装,屋顶戴上了花帽。身在其中,胜似丛林漫步。体味着大自然恩赐的浓郁田园气息,或许只有在车来车往中才恍若有城市的感觉。

     

        当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从规模竞争演变成个性魅力竞争时,漳州依托自身区位和生态优势对城市差异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建“田园都市、生态之城”。

     

        漳州市委书记陈冬说:“浓郁的田园风光和现代的城市气息相互辉映,这是很多人的理想。这个理想要实现,过去觉得很难,现在漳州正在努力实践。”

     

        小桥流水市民居

     

        站在漳州市区,看,那一股清流穿过长泰县、平和县,流经诏安县、东山县奔向大海。这条静静流淌过漳州各个县的九龙江是漳州的母亲河,因此才有了漳州“一江碧水映古州”之说。

     

        与“一江碧水映古州”交相辉映的是“十里青山半入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芝山、圆山、云洞岩等山体“嵌入”城中央。从漳州市区到郊区,到处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为漳州增添了许多南国情调。

     

        往细里说,漳州做到“城到哪里、水到哪里、景观到哪里”。曾经,当地最大城市内河九十九湾漂浮物泛滥,河道堵塞。用市民的话说,“以前一遇大雨,就发生内涝,更别说什么风景了。”现在又重新“活”起来的九十九湾还要建水上城市通道、生态景观绿带;曾经是脏兮兮的泥塘,如今变身“碧湖生态园”,水面波光粼粼。这个生态园超过3000亩,建成后将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

     

        沿着有水的地方漫步,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来的荒地变成了公园。以山水林景观为特色的郊野公园分为红树林保护区公园等7大主题。这样风景如画的郊野公园在漳州有22处,“春天看什么、夏天看什么、秋天看什么、冬天看什么”层出不穷。

     

        绿,在山上、田园、城市、乡村,在生态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尽管漳州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0%,但是市民出行500米见绿、1000米达园也是必不可少的“配备”。

     

        绿水青山富农家

     

        从长泰县城驱车前往岩溪镇上蔡村,路边绿化带种下的黄花菜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黄花菜属多年生植物,加上季相品种搭配,一年可采摘多季。把田园的元素引到城乡结合部,实现一举多得。”长泰县委办副主任杨伟群说。

     

        用不紧不慢的步伐,深入到上蔡的“慢客村”。清理养殖并绿化后注册“慢客”商标的三重村,要让游客“慢慢走”、“慢慢看”。现在游人如织,解开了村民“种地养猪本就没赚几个钱,还要拿地搞绿化,有意义吗?”的困惑。

     

        走过了一村又一村,来到郊区又到工厂。看,这里是银杏园,这里是桂花园,还有樱花园、香樟园……在新泰工业园,移步换景,仿佛进入了植物博览园。新泰工业园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留出11平方公里作绿地,加上厂区绿化,总绿化率达60%以上。

     

        从新泰工业园一眼望去,该开发区满目绿色。开发区还专门成立了园艺公司,推行专业化、市场化运作。今年春节后,该开发区返工率达99%,还新增企业工人4000多人。新泰工业园获评全市工业园区考核第一名。

     

        搞好生态要花钱,但搞好生态更有“钱途”。在实践中,漳州的理念在慢慢改变:以前看到一片山就想把它推倒,现在看到一片地就想给它种点花花草草;以前碰见一棵树要砍,为人开路,现在是要绕弯过去。

     

        人文山水两相宜

     

        都说漳州历史悠久,那么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就是不得不去的地方。走在漳州香港路上,两侧红瓦双坡顶、木板墙面与胭脂砖相结合的骑楼建筑映入眼帘。往深入走去,是漳州台湾路,红瓦双坡顶、挑檐砖木结构建筑的非骑楼建筑。一条路,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讲述着过往的繁华。万圆钱庄、捷祥布店等老字号一个接一个,杨骚故居、徐竹初木偶雕刻作坊也“镶嵌其中”。

     

        这条承载着漳州人祖祖辈辈历史记忆的文化街,几经修缮,得以重现当年的风貌,成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历史文化赋予这片土地活的灵魂。漳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漳州都市田园化的妙想,通过融入现代元素让文化与自然一起光芒辉映。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漳州府志》记载:明初郑和出使南洋时,漳州水仙花已被当作名花而远运外洋了。许少亮说,由于市场利益驱动,有些农民为了种树苗而放弃种水仙花。漳州现在借助水仙花公园的打造,把水仙花基地完整保护下来。

     

        漳州古城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龙文塔被建成植物园森林公园;林语堂文化园蕉园景观栈道桥旅游观光带已现雏形;全省首座开漳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云霄县将军山森林公园已经建成。(本报通讯员 韩水海 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