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

    前沿直击

    深耕人才圆梦沃土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15版)
    天津滨海新区的人才公寓

        阅读提示

     

        人才总量突破65万人,人才密度居全国前列,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7万人,3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011年人均GDP突破24万元。天津滨海新区自2006年以来,全面加快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服务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深析滨海新区蓬勃发展之路,人才成为最耀眼的词汇。

     

        需求导航 

     

        人才故事:2007年7月,博纳艾杰尔公司总经理汪群杰博士在滨海新区找到了“新家”。“如果在别的地方,租金加上装修费用,怎么也得上百万元,但新区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租金方面也有很多优惠,只需要二三十万元就可以了。”每次谈起这事,他都非常激动。几年内,他陆续获得的各类扶持资金近千万元,公司得到了长足发展,而这正得益于新区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体系。

     

        人才是最活跃的流动资源。近年来,滨海新区不断加大统筹力度,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为建设人才高地引来人才活水。先后出台了《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设立了4000万元人才发展基金和1亿元重大人才工程专项资金,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给予300万元资助,对高层次留学生给予50万元资助。各功能区也制定了很多配套政策,如滨海高新区率先在9家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最高给予科技企业技术人才1000万元股权激励专项资金,使他们由“打工者”变为“股东”。

     

        几年来,新区创新引才方式,拓宽引才渠道。充分发挥驻外办事机构、留学生联谊会、华人华侨组织的作用,通过举办专题推介、全球路演等活动,扩大引才工作覆盖面。对院士、专家、名流等高端人才,推出兼职租赁、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承担课题等柔性引才的“候鸟政策”,采取专函邀、上门请、猎头寻等方法,让高端人才智力流进新区。支持企业聘用海外人才,给予引进的人才每人最高10万元的资助。探索试行外籍人才长期居留和技术移民制度,积极争取空港、邮轮母港人才落地签证和开放新区绿卡政策。

     

        事业驱动 

     

        人才故事:谈起当年从加拿大回国创业,杜勇至今记忆犹新:“我第一次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参观时,这里的科研条件让我震撼,没想到仪器设备这么先进、齐备。当时我就认定,这里是一片适合种子发芽的沃土!”很快,他创办的宝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组建起来,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取得了两项科研专利。

     

        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事业是人才成长的推进剂。滨海新区始终把载体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基本任务,坚持有真才实学就大胆使用、有多大能力就搭多大舞台,让人才在实干中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成就梦想。

     

        新区以天津未来科技城为龙头,着力吸引科研院所和企业集团来此设立研发平台,提高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新区还围绕把研究成果变成产业成果,积极构建全程服务的人才创业扶持体系,努力提高人才创业成功率。同时,强化创业融资服务,设立了滨海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基金,引进8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积极为人才创办企业量身定制资金规划。对急需紧缺人才创办的科技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资金支持。强化创业公共技术服务,先后建立集成电路设计、生物技术研发、创意产业、物流网、云计算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大型仪器租赁共享机制,有效降低了人才创业成本。

     

        目前,像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这样的大型公共技术平台在滨海新区有十余个,国家超级计算机天津中心、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75家,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181家、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4个,集聚了6万多名科技研发人员。此外,滨海新区以建设天津未来科技城为龙头,还建造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孵育载体65家,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成功孵化1800多家企业。天津泰达国际创业中心是新区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国韵生物公司2008年从该中心“出壳”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年销售额2亿元,成为国内PHA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安居乐业 

     

        人才故事:23岁的辽宁小伙侯钋大学毕业即应聘到天津一汽丰田公司,对于月薪仅有3000多元的他,租房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让他开心的是,到新区后很快就入住了瑞达白领公寓。对公寓内的配套设施、装修风格与周边环境,他都十分满意,“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一个家,这样我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了。”

     

        良禽择木而栖,环境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滨海新区坚持政策先行,以政策落实服务,以政策兑现承诺,做到人才发展需要什么就设计配套什么,努力创造人才安心舒心的水土环境,让各方人才近悦远来、扎根发展。

     

        新区把解决人才居住问题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政府投资、市场融资等多种方式,先后建成专家公寓、白领公寓、蓝领公寓和政府公屋40多处,总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共计25万多个床位。未来3年,还将规划建设近2000套白领公寓、近15000套蓝领公寓和3500套政府公屋,不仅能够满足单人居住需求,还能满足单身青年人才结婚、居家使用。特别是对创新型领军人才,凡在区内购买住房的,最高给予100万元补贴和20万元安家费。高层次人才子女上学,进入公立学校不受户籍片区限制,进入私立学校每年每人给予5000元补贴。

     

        新区还着力培育高品位人文环境。建立动态管理的高级人才库,免费面向区内单位开放共享。建立滨海新区海外留学人员联谊会,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休假疗养,拓宽人才沟通交流的文化空间。建立政府特聘专家制度和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定期召开高层次人才代表座谈会和走访慰问活动,扩大高端人才探讨问题、建言献策的渠道,提高人才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人才发展没有止境,人才高地亦无永恒。“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将筹集财政资金70多亿元,在高起点、深开放、大发展格局下不断加速人才高地建设步伐,努力形成“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的人才磁吸效应,进一步展示和释放人才作为最活跃先进生产力的作用,推动开发开放向更高目标迈进。(本报记者 罗 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