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延平:

    EMBA教育应注重顶层设计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14版)

        主题为“经济转型·产业结构”的北京交通大学第二届EMBA高峰论坛日前举行。论坛围绕经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的格局变化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延平回顾该校承办EMBA教育项目的10年,认为高校EMBA教育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级管理人才。

     

        我国高校2002年开始第一批EMBA培养,北京交通大学是第一批30所获得EMBA授予权的学校之一。经过十年的发展,到现在共有62所学校可以承办EMBA教育。

     

        EMBA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力比较强、素质比较高、有丰富实践经验但是应试能力相对不足的高层次管理人才。EMBA突破了全国统一考试的模式,也是中国考试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这种考试方式能够吸纳一批有能力、有水平、活跃在企业管理一线的管理人才到学校来重新学习。这些年我国培养了大批的EMBA人才,各个学校从开始摸索到逐步发展,目前,EMBA教育的特色化、专业化越来越突出,比如北京交通大学大概有40%—50%的学员来自交通运输、物流等行业。之前,很多行业的管理者并没有专门学习过管理,比如医院的院长、出版社的社长、一个机关的处长并不具备经济管理的专业背景,都是各种领域专业化的人才,EMBA教育使他们成为各行各业出色的管理人才。可以说,这批管理人才提高了国家整体的管理水平。

     

        经过十年发展,当前我国EMBA教育亟须提高顶层设计。EMBA项目本身或者说管理层面现在还没有一个非常成熟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各自成熟的管理理念,这可能和整体办学时间短有关。EMBA项目的管理者对EMBA的理解实际上影响并决定着EMBA的质量。现在的EMBA和MBA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上有些趋同,这就说明提高顶层设计是当务之急。

     

        EMBA不能只是泛泛而言培养高级管理人才,EMBA学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一所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EMBA人才,这是需要想清楚的问题。如果只是把国外的东西大概照猫画虎地给拿来一些,把MBA的课程内容也大概地拿来一些,机械结合加以包装,这种方式能不能培养出高端的管理人才?

     

        国外比较成熟的EMBA教育办学特色非常明确、非常突出。各学校的定位、学生来源的定位、教学模式的定位也不同。例如美国沃顿商学院以金融方向著称。办出特色也是EMBA项目生存的基础,目前很多高校的EMBA教育顶层设计不成熟,定位不清晰,就容易趋同化。随着EMBA教育市场的日益细分,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专业方向。比如北京交通大学,利用优势学科,尝试开办特色方向,争取为国家交通运输物流领域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同时希望在这一领域成为EMBA教育的引领者。

     

        EMBA教育应该是为管理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首先需要有拔尖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EMBA学员来自于实践,到学校来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但老师真正做过企业管理的凤毛麟角。老师对理论很熟悉,学员们对实践很熟悉,但两方面很难对接上,你讲你的,海阔天空,我听我的,脚踏实地。高校也在努力改善,通过做一些企业的服务项目等等,使老师们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但是还缺少对教师实践能力专业化、专门化的培养。

     

        EMBA教育处在一个非常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目前各校的影响力主要凭借的是各个高校自身的品牌。怎样使EMBA形成自己的品牌,成为学校品牌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利用学校品牌,就必须办的有特色、有水平,加强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评价机制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