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

    金融业实现历史性飞跃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04版)
    金融服务不断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 CFP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增长表 单位:(亿元)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几年下来,人民币在境外的认可度和可接受程度都大幅提高。在香港,人民币目前已经成为继港币和美元之后的第三大货币。
    2002年-2011年国家外汇储备及其增长速度
    CFP
    CFP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实现了历史性飞跃,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金融业整体实力持续增长,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成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有力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 银行业资产九年增四倍

     

        2003年3月,银监会获准成立。至此,中国金融监管“一行三会”的格局形成,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纪元。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拉开帷幕,中行、建行、工行和农行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在香港和上海成功上市,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正是有了这样的实力,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银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0.6%,在全球独树一帜。

     

        截至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113万亿元,为2003年底的4.1倍;不良贷款率从2003年底的17.8%降至2011年底的1.8%。2011年底,国家外汇储备突破3万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0倍,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

     

        “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我国货币政策紧扣经济发展脉搏,从稳健,到适度从紧、从紧;从适度宽松再到稳健,日趋灵活、审慎和有针对性,确保经济航船平稳前行。

     

        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主线,银行业在保持总量基本稳定、合理适度的基础上,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三农”、节能环保、民生等薄弱环节以及国家重点项目的资金供给,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 市场化改革为金融添生机

     

        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持续改革,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资本约束等体制机制上取得显著进步。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汇率弹性逐步增强,价格向合理均衡水平靠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十一五”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商业银行利率自主定价空间不断扩大,利率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进一步发挥。

     

        ——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创业板市场平稳推出,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系列措施相继出台,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推出,资本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截至2011年底,证券业总资产约1.6万亿元,是2001年的两倍多。

     

        ——保险业进一步发挥经济发展“助推器”和“稳定器”的作用,2011年底保险业总资产达5.9万亿元,比2001年底增长11.8倍。“十一五”期间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4.2%;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达1.26万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95倍。

     

        ——债券、货币、外汇、黄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市场建设全面推进,金融市场体系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 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十六大”以来,银行业着力民生、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日渐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银监会在2005年提出:把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作为长期战略性的任务,制定了“两个不低于”目标——在坚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确保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截至2011年末,全国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0.8万亿元,约占全部贷款的20%,已连续三年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有效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截至2011年末,我国涉农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5.7%,同比增长24.9%,为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全国24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起设立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6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偏远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截至2011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9.49亿张,同比增长22.1%。银行卡已成为居民个人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随着个人金融服务需求呈“爆炸式”增长,个人投资、创业、理财、买房、买车、子女教育、医疗保健、文化消费、出国旅游等出现前所未有的“井喷”。各金融机构认真研究客户关切,努力让群众享受到更多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1年底,上市公司数量2342家,总市值21.48万亿元,规模位居全球第三位。累计股票总融资规模约为5.9万亿元。资本市场不仅满足了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也成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本版文字、图表制作:温源 邱玥 付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