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4日 星期二

    民生工程:科学选拔人才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24日   05 版)

        “如果你是班长,如何组织一次关于雷锋精神的班级活动?请就此向全班同学发表一段两分钟的‘学雷锋’活动演讲。”

        拿着这道别出心裁的面试题,凭借262分的成绩闯入清华大学2012年自主招生面试的北京考生王卓忍不住自己心底的兴奋:“这题出得太带劲了!既贴近时代热点,又考验了我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考的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通过笔试考能力、面试展理想的形式选拔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爱思考、也爱科研的王卓因此轻松斩获了清华大学30分的自主招生加分,在高考前离自己心仪的大学又近了一步。而他参加的自主招生考试也自2003年诞生以来就承载了公众“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破冰希冀。

        就在这个七月,当王卓已经沉浸在被录取的喜悦中时,千里之外的武汉,18岁的中职生李绍斌还在为圆自己的大学梦而在考场上奋斗。只不过这一次,考场搬到了车间,考题也变成了“车一个圆锥体零件”。

        腼腆地说自己“读书不灵”的李绍斌,一上机床就像变了个人:对刀、算尺寸、试车,目光炯炯,分毫不差。这场车间里的考试,是湖北省从2011年起为搭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立交桥”而试水改革的技能型高考,技能操作占70%,文化考试占30%,旨在探索“知识+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考核办法。这也让技术精湛、却没摸过一天普通高中教材的李绍斌们有了个上大学的好门道。

        从北京到武汉,从二月到七月,从“学雷锋”到车零件。随着时代呼唤拔尖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的声音渐起,高考也从“一考定终身”的单一形式开始越来越呈现多元化态势:战线拉长了,内容丰富了,高校和考生的选择权增大了——坚持科学选拔各类专门人才的思路也愈发清晰,一座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开始逐层架起。

        作为1977级的大学生,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毫不讳言高考的重要意义:“表面上看,高考只是一种为高校选拔新生的考试制度,但高考还有维护教育和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因此,高考还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阀’,它事关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正因为特殊地位使然,如何发现、选拔优秀的人才成为高考永恒的使命。就这样,一头连着普通本科,一头连着高职教育,高考科学选拔机制的改革路线图也开始渐渐清晰。

        这种集中在部分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招生改革,被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形象地称为“两端改革”:“当今高考改革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涉及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新时期的高考要更加注重科学选才,让各类优秀人才都能脱颖而出,努力实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高校特色办学需要、满足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的统一。”

        据教育部2002—2011年10年数据分析,中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的增幅超过全国平均录取率的增幅,省份最低录取率与全国平均录取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003年,高校录取农村户籍考生比例首次与城镇考生持平,而2011年全国录取本科总人数中农村户籍考生占53%。

        10年来全国高校招生录取人数年均增长12.8%,其中农村考生录取数年均增长15.4%,高校本科录取人数年均增长11.9%,其中农村考生本科录取数年均增长14.0%,农村考生上大学、上本科的年均增长比例,均高于全国同期相关总量的年均增长比例。

        2007年起高校录取女生的比例与男生持平,2011年女生占高考报名比例的49.4%,占高校录取比例的51.1%。

        十年探索,十年改革,科学选拔人才的渠道被不断趟开,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现象明显改变——

        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截止到2011年有82所高校参与自主招生,已有16.5万人次获得自主选拔录取公示资格,实际录取约8.3万人,相关学生入校后在学科领域、参与实践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

        2008年,教育部开始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截至2012年已有近万名免费师范生毕业走上基层教育教学岗位;同时还推出免费医学定向生项目,对地矿核油等艰苦行业实行了定向招生,还面向民族地区举办少数民族预科、新疆班、西藏班等,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2011年教育部推出分类考试,将普通本科和高职教育分开考试,探索不同规格、不同类别人才选拔渠道。这项改革受到广大考生和高职院校的欢迎,有效缓解了一批考生参与高考竞争压力,也有利于他们主动、有针对性发展。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认为:“高考越来越多元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反映,将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意义。这也将打破传统高考‘独木路窄’的困境,用打造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