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创新对外经济工作思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摘自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国内市场巨大,年进口量目前居世界第二位,未来几年会成长为世界最大市场,中国愿在这一进程中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货物贸易发展迅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货物贸易迅猛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中国贸易额约为5100亿美元,占世界总贸易额的4.4%,是世界上第六大出口国。在此后的十年间,中国出口和进口分别以年均18.3%和17.6%的速度增长,远远快于中国GDP的增长速度。
同时,中国货物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方位和多元化进出口市场格局形成。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中国贸易伙伴已经发展到231个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金砖国家等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如今中国已经跃居成为全球GDP第二大国,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进口大国。
服务贸易稳步提升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2001年至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4%提高到4.6%,从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从2.6%提高到5.5%,从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
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出口增速加快,服务贸易结构实现优化,服务贸易竞争力逐步提高。我国传统服务贸易额比重下降,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等新兴服务进出口迅速发展。
吸引外资 成绩斐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上得到了全面提升。2001年至2011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468亿美元增加到1160亿美元。截至2012年4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4.5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万亿美元。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投资战略的重要区域,来华投资的全球500强企业超过480家。
贸易顺差日趋平衡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经历了从扩大到逐步平衡的发展过程。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并持续大幅攀升。2008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达到2981亿美元历史高点。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和地位不同,导致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着大量顺差,而服务贸易则长期逆差。
为此,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增长,取得了明显成效。货物贸易顺差自2009年以来持续减少,对外贸易正在趋于平衡。中国的这些努力既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再平衡的具体行动。统计显示,中国2011年贸易顺差降到了1551亿美元,占GDP比重只有2%,占进出口总值不到4.3%,明显处在国际公认的贸易平衡标准的合理区间。
“走出去”迈向世界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兴产业的发展促使中国市场由卖方转为买方,国民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特征的新时期。中国政府通过引导和推动国内产业和企业“走出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中国国内产业和企业向海外延伸的能力。特别是入世后,中国银行业获得蓬勃发展,加大了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
近年来,中国企业正从以往资产被收购方的角色逐渐变成资产收购方。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直接投资600.7亿美元。整合海外资源、发展海外业务已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手段。中国对外投资正在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郭丽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