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2日 星期日

    海南省歌舞团转企改制抖出精气神

    排演的《黎族故事》在韩国丽水世博会上掀起“海南风”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2日 01版)

        本报海口7月21日电(记者魏月蘅、王晓樱)正在举行的韩国丽水世博会上,海南省歌舞团自编、自导、自演的舞蹈诗《黎族故事》被中国馆指定为特别节目。7月15日至18日,《黎族故事》成功演出15场,受众两万多人次,成为世博会上最炫的“中国海南风”。

        “《黎族故事》是海南省歌舞团转企改制后创作的首台歌舞剧,前不久它获得了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11项大奖,创下了海南建省以来一个剧目在国家级展演中得奖的新纪录。它是海南省歌舞团转企改制的初步成果,也给我们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带来信心。”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厅长范晓军如是说。

        说起海南省歌舞团前几年的光景,可以用“死气沉沉”来形容。改制前,海南省歌舞团事业编制108人,在编人员72人,聘用人员31人,分流人员20人,离退休人员33人,平均年龄43岁。受体制机制影响,海南省歌舞团演员青黄不接,没有编创团队,商业演出几乎为零,顶多是接受一些公益演出,市场竞争力不强。2011年6月,作为海南省文化体制改革首批试点单位,海南省歌舞团迈开了转企改制的步伐。

        “以团带班,以班养团”,这是海南省歌舞团转企改制迈出的第一步。首先要“精团”:海南省歌舞团注销了全部事业编制,全团人员均由任用和聘用两部分组成,对原有人员实行转岗、离岗、待岗等政策,优化了队伍结构,使团员平均年龄降到了32岁;其次是“选才”:海南省歌舞团在省文体厅的支持下,创办了“舞蹈定向班”,面向全社会招生。既解决了歌舞团后备舞蹈人才问题,又解决了歌舞团的资金来源。目前定向班已招收到第三期,已有学员100余人,定向班采取课堂训练与剧目演出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学、练、排、演、用”的培养格局。在《黎族故事》的舞蹈演员中,有80%的演员是定向班的学员。“以团带班,以班带团”,这种机制不仅优化了队伍结构,解决了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而且为海南省歌舞团走向市场注入了活力。

        “以能定薪,凭绩任职”,这是海南省歌舞团转企改制实施的一大措施。转制后,海南省歌舞团采取职称与工资不对应制,即年轻的骨干演员虽然没有达到高级职称,但却能享受高级职称的工资待遇;同时海南省歌舞团给年轻人压担子,打破以前任职一贯制,采取根据节目需要聘任各级管理人员的方式,使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有机会参与管理。现任海南省歌舞团团长彭煜翔就是从艺术总监、导演被推选上来的。《黎族故事》就是他一手编导的佳作,用海南省歌舞团团员的话说,“转企改制,转出了一个好团长,这个好团长领着我们闯市场,我们每个人的工资翻番,心情舒畅”。

        转企改制的确让海南省歌舞团抖出了精气神。一年来,他们共承担了海南省十几场次的大型文艺演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焕发出主人翁责任感,为了节约开支,《黎族故事》中的大部分服装、道具都是全体团员亲手制作的,进京参赛以及在韩国丽水世博会上的展演、装运道具、拆台装台、布光等等也都是团员们自己动手,这在转制前都是不可能的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