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塞尔维亚候任总理伊维察·塔契奇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采访。塔契奇先生是上届政府的第一副总理兼内务部部长、塞尔维亚社会党主席。他虽然身居要职却亲切随和,他的谦和与健谈使整个采访过程变得轻松自如起来。
我们的话题从塞国内形势开始。塔契奇说,塞尔维亚目前面临的诸多复杂问题,但最大、最严峻的还是经济问题,因为归根结底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过去的三年里,塞国家经济几乎到了崩溃边缘,失业率由2008年的14%上升到25%多。截至2011年底,外债偿还能力已经超过了国际金融机构规定的危险线。由于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因素,人民收入大幅度减少,生活水平一再下降。为此,新政府将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认真履行职责,把振兴国家经济,满足人民的需求、维护政治稳定、保证社会公正作为头等重要的目标。新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扶助一切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利益的经济活动,鼓励本国企业家的发展创新精神,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吸引外资,使塞尔维亚尽快走出经济低谷。
在对外关系方面,塔契奇先生表示,他的政府将奉行平衡外交政策,与欧盟、美国、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等重要国际政治力量保持平衡接触,重塑“地理战略”地位,即利用塞地处巴尔干要塞这一优势,在本地区内发挥带头作用,以最大限度保障国家利益。长期以来,前南地区被人贴上“巴尔干火药桶”的标签,与战乱、危机、动荡等名词混在一起。新政府将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摘掉“巴尔干火药桶”的帽子,把塞尔维亚变为“新机会的聚集地”。在欧洲一体化道路上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科索沃独立问题。塞政府的立场是,保证那里的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都拥有行使权利的基本人权,但不能以塞尔维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代价。在这个问题上,将增强与欧盟国家的磋商,以和平方式和科索沃方面进一步展开谈判。
谈到中塞关系,他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塞尔维亚和中国有着宝贵的传统友谊,他个人对中国更是一往情深,他的中国情从来没有变,今后永远不会变。中国和塞尔维亚虽相距遥远,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历史命运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受过外国列强长期的压迫和统治,都经历过长期艰苦的斗争才获得新生。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地处巴尔干要塞的塞尔维亚是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国家。但是,传统的友谊和相似的历史经历弥补了国家的大小区别,两国人民一直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友好往来。目前两国正在进行的合作工程项目是塞、中人民紧密合作的“助推器”。例如科斯托拉茨水电站项目进展良好。由中国政府贷款,正在多瑙河上修建的“中国桥”是合作与友谊之桥。新政府就任后,两国将继续共同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建材贸易、电讯合作以及学术文化等诸多领域寻求更多共同利益和更大范围的合作。塞尔维亚人对两国今后在互利基础上谋求更广泛的合作也非常感兴趣,不少商人已经与中国同行建立了牢固的经贸合作关系。今后,塞政府将制定更加宽松的政策,为中国商人投资经商提供便利。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戚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