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资本论〉导读》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这部教材的编写,从课题组成立到正式出版历时三年多。课题组由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央编译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
为了充分吸收和体现国内外《资本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课题组曾专程赴中央编译局查阅有关资料,并与中央编译局专家进行了专题研讨。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从提纲的设计到书稿的写作,经过了反复研讨,并广泛征求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最后经工程咨询委员会集中审议和中央领导同志审定。这部教材是全国《资本论》研究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较好地反映了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对《资本论》研究的理论成果。
与以往同类专著和教材相比,这部《〈资本论〉导读》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整体篇章结构充分体现《资本论》的严密科学体系和理论架构。为了完整地展现《资本论》本身的内在逻辑,教材所设“章、节”与《资本论》的各“篇、章”对应,所列各“目”与《资本论》中的各“节”对应。同时,将《资本论》中内容密切相关的“章”、“节”、“目”合并在一起进行介绍。另外,为了保持教材在结构上的对称性和完整性,对于《资本论》中有些没有设“节”或“目”的部分,根据原文内容的中心思想增加了标题,设为相应的“节”或“目”。教材还将恩格斯为《资本论》第三卷所写的两个重要“增补”编入相关的章、节,体现了恩格斯对《资本论》的理论贡献。可以说,整部教材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资本论》原著的风貌与逻辑结构,体现出了与一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资本主义部分)的区别,更好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特色与魅力。
二是突出整体性、逻辑性,便于学生掌握《资本论》的精髓。教材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观点,对《资本论》三卷进行了引导式解读。在此基础上,教材更加突出《资本论》的整体性、逻辑性与现实性。《资本论》博大精深,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资本论》的精髓和理论内容,教材导论对《资本论》的写作背景与过程、传播过程与世界影响、研究对象与方法、学习意义与方法等进行了深入阐述和介绍。同时,教材在各章、节开始部分,对《资本论》相应各篇、章所阐释的主要内容及与前后篇、章的逻辑关系等作了概括介绍,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资本论》相应篇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教材力求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和内容,培养学生进一步研读《资本论》原著的兴趣。“导读”不是“代读”,而只是帮助学生研读《资本论》原著的助手与工具。事实上,研读原著仍然是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与途径。
三是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资本论》原著不同于一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特有理论内容。如何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反映和体现《资本论》原著所具有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是《〈资本论〉导读》教材必须遵循的原则和特色之所在。这部教材对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中已有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性论述,对于《资本论》中特有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与解读。例如,教材对马克思在《资本论》各部分中对相关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评论和批判进行了全面介绍,充分体现了《资本论》的副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主旨。又如,教材对马克思关于协作、分工、机器和大工业的理论分析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解读,这些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力及其发展的重要理论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如,教材对《资本论》中关于工人阶级失业与贫困以及资本原始积累、商业资本和地租的发展等历史过程的叙述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充分体现了《资本论》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教材比较全面、完整地阐述《资本论》的理论内容,不仅体现了《资本论》原著不同于一般政治经济学原理教科书的特色,而且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为什么必须学习与研读《资本论》原著。
四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反映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教材既把《资本论》作为一部主要分析和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和历史趋势的理论著作,同时也作为一部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伟大著作,力求充分凸显《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和意义。比如,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特别是新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教材对《资本论》中关于虚拟资本、信用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有关理论进行了重点介绍与阐述,说明了《资本论》对于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再比如,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对《资本论》中关于商品生产、社会分工及其发展、社会再生产、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等理论进行重点解读,深刻阐发了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原理,进一步说明了《资本论》对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由于课题组水平、视野和知识的局限,教材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诚恳希望广大师生和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使我们在今后的修订中不断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