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博物馆发现6个甲骨新字
本报大连7月15日电(记者吴琳 通讯员王雅茹)长条会议桌中间,放着存放甲骨片的木屉,大连旅顺博物馆馆藏的2000多片甲骨有序地摆放于其中……由旅顺博物馆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合作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旅顺博物馆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从7月5日启动不久,研究人员在整理和拓片过程中就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发现6个甲骨新字,还有一枚内容记有巫师手拿十字法器驱鬼构形的甲骨文,这是迄今在殷墟甲骨文中仅此一见的珍品。
内蒙古少年放歌国家大剧院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记者谌强)参加2012国家大剧院夏季演出季的内蒙古少年合唱团,今天下午在著名蒙古族女指挥家亚伦·格日勒的率领下亮相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了《小草与星空——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歌声》合唱音乐会,以天籁般的歌声倾倒了众多欢度暑假的青少年观众和合唱爱好者。
内蒙古少年合唱团2008年9月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成立,是内蒙古历史上第一个少年合唱团,又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基地班,中国合唱联盟副主席、中央民族歌舞团常任指挥亚伦·格日勒担任合唱团艺术总监和团长,蒙古族作曲家色·恩克巴雅尔担任作曲。
在今天的合唱音乐会上,内蒙古少年合唱团的孩子们演唱和表演了《江格尔赞》《维拉特舞韵》《八骏赞》《金翅鸟》《来吧,唱吧》等优美的混声无伴奏合唱、混声合唱、蒙古族说唱、独唱、马头琴合奏和独奏、德国民歌、加拿大民歌曲目,受到首都观众热烈欢迎。
社区居民免费观看越剧《黄道婆》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记者苏丽萍 通讯员梁美辰)昨晚,近千名西城区居民走进梅兰芳大剧院,免费观看由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主办、区文化馆承办、西城区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原创大戏《黄道婆》。此次演出也是“2012西城文化节——万人走进艺术殿堂”系列活动之一。
西城区文委副主任、文化馆馆长黄群介绍说,“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98年9月,是西城区文化馆京剧、评剧、越剧三大戏曲团队之一。
越剧《黄道婆》是金毓麟为颂扬世界上第一位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而作,从编剧、导演到主要唱腔的设计都由她一个人完成。
在京城,越剧戏迷不在少数。在演出现场,观众们不时地为演员的精彩表演鼓掌,也有戏迷称这些业余演员们唱得很有韵味,不逊于专业名角。
据悉,应海南省委宣传部的邀请,今年9月,“小百花”将携《黄道婆》走进黄道婆的第二故乡——海南省,参加“海南省艺术节”。届时,“小百花”将让天涯海角的人们领略京城越剧的魅力。
中国象棋“国弈大典”启动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记者蔡闯)大型中国象棋文化活动“国弈大典”今天在京启动。“国弈大典”包括中国象棋的系列比赛与文化推广活动,旨在全面推广中国象棋运动,促进中国象棋的发展。
今年是中国象棋协会成立50周年、中国象棋全球推广30周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举办10周年。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象棋协会等单位联合推出“国弈大典”以资纪念。活动将以文化与体育结合、职业与业余结合的多种方式,全面促进中国象棋运动发展,让更多的人领略中国象棋的魅力。
除一系列职业比赛外,“国弈大典”还将在年底推出“中国国弈文化节”、“中国象棋全明星周末”等职业选手与普通象棋爱好者的交流活动,并通过腾讯象棋盛典官方网站,进行“50年那些人那些事”、“中国象棋名人堂”、“中国象棋风云人物”等征集与票选活动。
歌舞《我在雷山等你来》在京演出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记者李宏伟)作为“中国舞蹈十二天”系列活动的首台演出节目,13日至14日,来自贵州省雷山县绚丽多姿的苗族原生态歌舞《我在雷山等你来》,连续两天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质朴、纯真的歌舞引起首都观众强烈反响。
由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选送的《我在雷山等你来》苗族原生态系列歌舞,突出展示中国西部苗族原生文化。整场演出由苗族男女声情歌对唱《苗家好地方》、传统舞蹈《长桌宴》、飞歌《站在高高的苗岭山上》、木叶独奏《木叶声声》等14个节目组成。50多名苗族演员编排的百分百“原生态”歌舞,集中展示了苗家的节日文化、服饰文化和歌舞文化。
专家研讨历史文化名人柳下惠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记者赵达)日前,由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河南省濮阳县委县政府举办的“中华和圣柳下惠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博物院、河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春秋时期历史文化名人柳下惠的思想品格以及对于当代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