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16日 星期一

    基层变迁(28)

    “同心助医工程”补齐贫困山区医卫短板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16日   01 版)
    流动医疗服务车为大方县山区老百姓带去方便、贴心的医疗服务。

    郭红松绘

        ■ 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党的十七大报告 

     

        仲夏时节。星期六,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羊场镇赶集的日子,农工党中央组织医卫专家对当地群众开展义诊。集市旁“流动医院车”前,候诊的群众排起长队。县卫生局局长杨尔仲告诉记者:“这两台流动医院车是去年12月农工党中央捐资260万元,根据大方县崎岖的交通情况而定制的。车上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满足常规性诊断治疗需要,所有诊治全部免费,群众不用花一分钱。”

     

        大方县地处贫困山区,由于交通不便,村民生病求医往往要走上百里山路。2010年,农工党中央积极发挥界别特色和人才优势,启动“同心助医工程”,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农工党“同心助医工程”和大方县政府共投资近4000万元,帮助大方县34所乡镇卫生院和332个村卫生室实施改扩建项目,已经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室(卫生室),一乡一院(卫生院)。

     

        记者在大方县六龙镇了解到,“同心助医工程”为镇卫生院投入项目资金88万元,新建了综合业务楼,添置医疗设备20余种。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卫生院为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免费体检。“以前我们看病只有往大医院跑,路远人又多。如今条件好多了,医院的设施也都齐全,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村民蔡学先老人高兴地说。

     

        乡镇卫生院条件大大改善,村一级也逐步建立起了设施齐备的卫生室。头塘村卫生室医生万兴荣,谈起这两年村卫生室的变化,感慨颇多:“几年前,这个卫生室只是一间破房子,一个旧药箱、一个听诊器就是我的全部家当。”

     

        医疗机构建起来了,提高医疗水平也在配套推进中。从2010年开始,农工党积极组织资深医学专家到大方县开展培训。至今,“同心助医工程”共投入150万元培训经费,开展14期22个班次,培训乡村两级医疗工作人员1281人次,培训对象覆盖所有乡村医疗卫生机构。

     

        大方县是典型的山区县,一个村子跨越两个以上山头的情况很普遍,村民突然生病或发生大病如何急救?过去单一由县医院120实施全县救护任务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急救任务的需要。从去年开始,农工党陆续为大方县的28个乡镇卫生院每院捐赠了一辆流动医疗服务车。大方县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所有乡镇都拥有急救车辆的山区县。

     

        (本报记者 王海磬)

     

        (更多内容见4版《大图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