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16日 星期一

    光明专论

    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纪念中共二大召开90周年

    李忠杰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16日   07 版)

        党的二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党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纪念党的二大召开,总结二大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党的二大的历史地位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2名代表出席大会,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和9个决议案,选出了由5名委员和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二大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要与党的一大连贯起来考察。此前一年,即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因此,具有历史性和标志性的意义。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一大还没有全部完成建党的任务。如何构架党的组织?如何开展革命斗争?这些重大问题都还需要研究解决。因此,1922年召开的二大延续了一大的工作,进一步解决和完成了党在建立之初面临的一些紧迫任务。

     

        第一,进一步解决了党的纲领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如何观察和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制定党的斗争纲领,成为第一位的任务。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这一目标如何切合当时中国的实际,还需要作更加深入的研究。一大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到实际斗争中后,很快发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并不是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军阀统治。

     

        1920年七八月间,在共产国际二大上,列宁系统阐述了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1922年一二月间,共产国际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确定了共产党人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立场。中国有44人参加这一会议,其中有14名共产党员。他们回国后,及时将大会精神向中共中央和各地党组织做了汇报和传达,党在实际工作中开始强调反帝反封建的任务。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第一次就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问题,向社会各界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

     

        二大期间,核心任务是制定民主革命的纲领。大会起草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这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在分析中国所处国际环境和中国社会性质及现阶段政治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这样,党的二大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同时,宣言也坚持了党的一大所确定的最终奋斗目标,实际上将党的纲领分为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

     

        从党的一大确定直接搞社会主义革命,到二大确定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党的战略方针的一次重大转变。民主革命纲领的确立,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第二,进一步解决了党的组织问题。

     

        党的一大在党的纲领中包含了一些属于党章的条文,但是还没有制定一个正式的党章。二大制定了第一个比较完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并通过了《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章程共6章29条,对党员的入党条件和手续、党的各级组织和机构、党的组织的原则和纪律等,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从而为党从组织上构建了一个整体的框架,也为后来几十年我们党的章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党的一大有没有成立正式的中央领导机构?一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比较普遍和正式的观点是:一大考虑到党员数量少和地方组织尚不健全的情况,决定暂不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只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二大则依据制定的章程,正式选举产生了由5名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为委员长,蔡和森、张国焘分别负责宣传、组织工作。

     

        此外,二大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对一大遗留的问题作出了决定。

     

        第三,提出了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

     

        党的一大时,还没有统一战线的思想,对于是否与其他党派合作,有不同意见。党的二大为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作出《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合会议,共商具体办法。这是党最早提出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和主张,为党的三大制定国共合作的方针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重要准备,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党的二大虽然也有不足,但它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对于指导当时的革命斗争,而且对于后来整个民主革命的进程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党的二大,是与党的一大相联系的、在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次代表大会。

     

        党的一大、二大、四大均在上海召开,党的中央机关曾多年设在上海,这是上海的光荣,也是上海的历史财富和精神财富。党的创立及早期活动之所以与上海紧密相关,我们一直说主要是因为上海工人阶级队伍比较集中。这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到,上海是经济文化交通都比较发达的地方,现代化和开放度都比较高,中外各种思潮在这里涌流和交汇,中外各种力量在这里表演和较量,现代政治和文化理念在这里也比较普及。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在上海的诞生和早期活动创造了特殊环境。

     

        二、认真汲取党的二大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说过:“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今天,我们纪念党的二大召开90周年,不仅要把它作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来认识和缅怀,更要着力从二大的历史过程和成就中思考和探寻值得汲取的历史经验。二大的历史经验可以从各方面来总结,择其要者有:

     

        第一,要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确定党的纲领和任务。

     

        认清国情是认清中国一切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基础。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当时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革命的一切纲领、任务、战略、策略,都要建立在这样一种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

     

        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和清楚的过程。随着对国情认识的深化,党的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的纲领,初步阐明了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尤其是实际上区分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把反帝反封建作为现实的最重要任务。这就把我们党的一切活动、政策,置于现实的中国国情基础之上。后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路线的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首先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确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和特点的结果。

     

        党的90多年发展历程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最强大的生命力存在于不断发展的实践之中。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概括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第一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只有始终实践和坚持这一根本之点,才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二,要始终坚持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事业与党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紧紧联在一起。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党的建设也需要不断推进。从建党开始,我们党就把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党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不断推进党的建设。

     

        党的二大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制定了党的第一个章程,并通过有关决议,勾画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建设的基本框架,开始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运用、体现在党的组织建设之中,为后来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大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急先锋”。为此,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

     

        后来,正是在党的一大、二大的基础上,我们党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终于形成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之后,又进一步形成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了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在内的党建整体布局,使党不断保持和发展了先进性。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回顾90多年中国发展进步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创党、建党、巩固和发展党,都是一个历史过程。贯穿其中的,是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而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在去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强调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总结党的二大以至党的90多年历程的经验,我们一定要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三,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定不移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逐步走向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活动、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得到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的帮助。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各国共产党要互相支持,共同推进世界革命。党的一大时,共产国际代表就希望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由于看法不一,这一要求未被接受,但在党的第一个决议中规定:“党中央委员会应每月向第三国际报告工作。”到二大时,党的宣言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是国际共产党的一个支部”。大会还专门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

     

        加入共产国际,是以接受加入共产国际的21个条件为前提的。加入共产国际,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选择。历史地来看,既有利,也有弊。利在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和指导;弊在难以独立自主地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甚至一度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后来,中国共产党吸取经验教训,逐步独立自主地决定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探索自己的革命道路。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中国共产党也日益成熟。1945年的七大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召开的会议,中国共产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了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为此后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重要性。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正是在这一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郑重宣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联系党的二大,联系党的90多年历史,我们深感这一结论具有极其深刻的涵义和极其丰富的内容,必须牢牢记取。

     

        三、以党代会为枢纽谋划推进治党治国进程

     

        党代会,是现代政党的基本制度和决策形式。党的二大在第一个章程中规定:“全国代表大会为本党最高机关;在全国大会闭会期间,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机关。”同时规定:“全国代表大会每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定期召集一次”;“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

     

        中国共产党从一大以来,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主要干了三件大事。伴随着党的事业,中国共产党已经召开了17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也相应地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21年到1949年,开了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代会制度创立和基本成形的时期。第二个时期,从1949年到1978年,开了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代会制度在开始执政条件下发展和经历曲折的时期。第三个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开了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代会制度全面恢复并日益规范和健全的时期。

     

        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包括党代会召开和发挥作用的历史,都充分证明了,党代会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发展进程和成熟程度的基本标志,在党的事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代会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标志杆,一个是推进器。说它是标志杆,是因为每次党代会,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召开的,它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集中反映着这个时期党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实践经验和政治意志,标志着党在这个时期发展进步达到的水平。说它是推进器,是因为每次党代会,都要面向未来,研究和解决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制定或调整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就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决策,选举产生新的领导集体和重要干部,从而推动党的事业和建设朝某个方向迈出重要一步。

     

        我们党以往召开过的17次党代会,多数真正履行了职权,研究了紧迫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正确或基本正确的决策,因而对当时党的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少数,如九大、十大,是不成功的会议。这种不成功,其实也正是当时党内状况的真实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党代会也开得越来越成功。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每次党代会都解决了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逐步深化的一些重大问题,推动了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这17次党代会连接起来,基本上勾画出了我们党在曲折中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轨迹。

     

        历史上,凡是成功的代表大会,都真正发挥了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作用,在理论上、政治上、组织上作出了一些重大的建树。如一大第一次举起了共产党的大旗。二大区分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三大推动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七大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八大研究确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任务、纲领、路线和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党代会,更是推进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理论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的历史上写下了新的辉煌的篇章。

     

        由此,我们深深感到,开好党代会,对于总结过去,开创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这次党代会,对于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从党的二大和党的90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