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深入毕节地区谋大计、参大政、议大事、促大干,协调解决了改革试验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毕节试验区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重要的示范。
在总结毕节试验区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的重要论述,中央统战部以打造“同心”品牌为平台,实施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同心工程”,在欠发达地区开展助推发展、改善民生、智力支持、生态建设和示范带动等工程。
统一战线从抓学习、凝聚“同心”共识入手,把打造“同心”品牌作为服务科学发展与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和系统工程来抓。各地统战部借鉴“毕节模式”,组织动员统一战线成员,围绕打造“同心”品牌,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
背景链接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汇处,乌江、珠江发源地,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谷深,切割度大。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这里长期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富集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难题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1985年8月,刚刚调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为解决困扰喀斯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历时一年多,走遍贵州全省86个县市区。截至1987年底,毕节全区生产总值只有23.4亿元,整个地区总人口558.87万人,贫困人口却多达312.2万人,所辖8个县中有5个县属于国家确定的贫困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84元。
1988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北京邀请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座谈,介绍毕节情况及建立“毕节试验区”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并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邀请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支持推动毕节的改革试验与发展。同年6月,国务院批准“毕节试验区”正式成立。
试验区建立以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及有关方面积极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为试验区的改革发展谋大计、献良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促成了铁路、公路、电厂、机场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帮助引进项目160多个、资金300多亿元,培训各类干部近3万人次,新改扩建各类学校119所,为推动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试验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统一战线打造“同心”品牌情况
(截至2011年9月底)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
共签约项目914个,涉及资金3248亿元
建言献策助推发展
提出建议2万多条,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批示的有58件,形成调研报告近100个
为改善民生提供帮助
帮扶项目4000余个,投入资金360多亿元,帮扶群众13万多人。在帮助解决“看病难”问题上,捐款物4150多万元,惠及群众3万多人;
2012年,统一战线将实施“同心工程”项目1842个,投入资金约1639亿元。
人才培训覆盖面扩大
投入资金2亿多元,帮助培训12.9万人,解决33万人就业困难
示范带动彰显特色
投入资金54亿元,推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建设“同心林”、青海省黄河谷地保护性综合开发、西藏扶贫联系点绒乡经济林产业基地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