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江西省会南昌,一位年过古稀名叫章金媛的退休护士,召集了16位年龄相仿的同仁,背着药箱,挤公交,爬楼梯,无偿为社区居民提供护理服务。12年后,这个团队由当初的17人,发展到如今老中青3500多人,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他们已累计进行社会公益服务9.2亿多个小时。
12年前,他们常被误认为是推销药品或医疗器械的,一进居民家门,就遭受非议。12年后,这个在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从事护理志愿服务的公益组织——“章金媛爱心奉献团”,在南昌已是家喻户晓。
12年前,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社区病患、老人进行护理、健康咨询。12年后,这个团队已常态化、机制化开展社区保健、预防、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救护、济困、助残、临终关怀、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等72项综合服务活动,并创造性地形成了医院—社区—家庭为一体的志愿服务模式。
12年前,他们的服务足迹是在东湖区内。12年后,这个团队已为南昌市区及周边县区100多个社区的50余万人提供服务,并延伸至全国19个省数十个城市、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等。这些护理志愿者,有海外归国的博士,有刚出校门的学生。
在英雄城南昌,章金媛和她的爱心团队,正书写着一部令人感动的都市传奇。
“能够聚到一起去帮助别人,难道不是幸福的事吗?”
7月7日,南昌,上午9点,气温37摄氏度。
东湖区,裴家巷与出新巷交汇处,杨家厂社区。一栋老旧居民楼,一间由架空层车库改造的工作室外,40位爱心团队成员身着统一的白色披肩,在84岁的章金媛带领下,背诵一段誓词——
“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护理志愿者。我承诺:以南丁格尔为榜样,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开展护理志愿服务,保护生命,维护健康,传播健康理念,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这里是“东湖区章金媛志愿服务站”,爱心团的活动日又到了。
每个星期六,都是章金媛团队集中开展活动的固定日子。
因为是第一次来参加“活动日”,1992年出生的易李霞在工作室找了个靠门口的位置坐下,半个身子被太阳晒着。她用背包当桌子,仔细在本子上做记录,楼上空调的水滴落到白色的披肩上,她浑然不觉。
易李霞半个月前从江西护理学院毕业后,应聘到南昌市男科医院护理部工作。她说:“我们院今年一共分来5名护士,都报名跟着章奶奶做志愿者,我们轮流来参加‘活动日’。”
“章奶奶”就是84岁的章金媛,“章金媛爱心奉献团”的创办者和负责人,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护理事业是我一生的追求。”章金媛说了一辈子,做了一辈子。
1951年,新中国医护资源相当缺乏,籍贯南昌的章金媛毅然说服丈夫,放弃在香港的富足生活回到家乡从事护理工作,退休前任南昌市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2000年,她发现社区护理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很多老人、病患难以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于是,她和另外16位志同道合的老人行动起来,直至今天。
“我再强调一句,各个组的资料本还要完善……出发!”7月7日,从服务站出来,章金媛拉着一个拉杆箱走在前面。
拉杆箱里装满药品、器械和健康宣传册,41人分别前往附近几个社区的近40户人家。和他们一样,此时,章金媛爱心团队的27个小组已遍布南昌城区开展活动。
在渊明北路社区,章金媛指导18岁的万婵娟护理81岁的偏瘫老人傅木生。小万和同伴把老人扶出屋,熟练地边按摩边和老人聊天。作为南昌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2011级学生,万婵娟她们从去年加入章金媛爱心团队开始,就从已毕业的师兄师姐手中接过了照顾老人的接力棒。
“崽啊,做得不错,就是单子还要及时填,你看这都空着呢,可不能马虎啊。”章金媛指点道。
“我们是先记到本子上,然后准备再誊上去。”万婵娟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单子”就是《居家护理保健记录单》,上面包括疾病描述、治疗方案、生活服务、康复指导,心理疏导等十几项。每个爱心团队成员入户服务后,都要填写。
单子上可以看到,万婵娟在“生活服务”一栏后面写了一句话:“我们能为他做什么?我们为他做了什么?”在康复指导一栏,又写着“要让爷爷乐观。”
傅木生因病说不出话,但他笑得很开心。“有你们,我们真幸福。”他老伴在旁边说。
“我们更是幸福的!能够聚到一起去帮助别人,难道不是幸福的事吗?”章金媛说。帮助他人,充实自己,这是她一生的动力。
“和我在一起搞服务的,好多都是孙子辈的孩子呢,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都变年轻啦。”这位神情慈祥的老太太笑着说,“我们几个老的,相约要做到100岁!”阳光下,晶莹的汗珠划过她宽宽的额头。
“只要需要帮助,我们都管”
7月8日,星期天,10点多钟,太阳很足。
梁甫章踮着脚从衣柜顶上拿下箱子,从里面拿出一双浅褐色的毛线袜,两只袜子都已经破了不小的洞,一看就知道穿了很久。他走到窗前,仔细地将袜子平整地晾起来。只要太阳好,就晒晒这双袜子,这几年成了老梁的习惯。“总压在箱底不行啊,会坏掉的,这双袜子,我要珍藏一辈子。”
梁甫章白净的脸庞上架着一副眼镜,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他是受过“大难”的人。
老梁住在北湖社区,曾是建筑公司的晒图员,2001年因家庭纠纷生活遇挫,从高楼跳下,导致骨盆上端骨折,腿骨碎成了“玻璃渣”,人虽然活了下来,家人却离他而去。“我那时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因为爬不到窗前。”那年,梁甫章39岁,蓬头垢面,1米75的个子,70斤还不到,生活不能自理。两年里,他一个人躺在床上,左边便盆,右边饭盆,就靠邻居接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然崩溃。“那个时候人不人鬼不鬼的,心中除了屈辱,就是死。”
邻里街坊找到爱心团:“年轻的,你们管不管?”
“只要需要帮助,我们都管!”章金媛斩钉截铁地说。
2003年10月15日,章金媛爱心团队的周若时、冯桂兰两位老人骑着自行车来到北湖,蹒跚着爬到8楼梁甫章的家。当老人们微笑着出现在梁甫章面前,说明来意后,早已麻木的他,突然号啕大哭,像是受委屈的孩子见到了妈妈。
周若时给他按摩,要把梁甫章的脚从被窝里挪出来。他知道自己的脚上溃烂流脓,捂着被子说:“周阿姨,您何必跟我一起遭这份罪呢?”周若时慈祥地笑着,根本不在意刺鼻的异味。
冬天,梁甫章右腿残疾畸形,鞋子穿不上去,冻疮一个接一个。冯桂兰看着心疼,70多岁的人,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织起了毛线袜。穿上这双袜子后,梁甫章的脚居然再没冻伤过。
很多北湖的居民现在还记得,那两年的街道上,常有这样的情景:一个瘦弱的四十岁中年人,在两位更瘦小的白发老人辅助下,趔趄地重新学走路……
2004年,身体渐渐恢复的老梁,从报纸上看到南昌在组织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公益活动,他一瘸一拐地走去在志愿书上签下了字。“我当时激动得手抖!我怕阿姨担心我身体不同意,就瞒着她们。但我就是想做这个事!”
从2008年开始,身体进一步恢复的他又开始坚持义务献血,目前已累计献血2000多毫升。
“没有章阿姨她们的爱心团,我早没啦。第二次生命不是白来的,我有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梁甫章现在正继续治疗伤病,同时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还把晒图的技术拾起来。
——章金媛爱心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几乎都能讲出几个这样亲历的故事。
家住苏圃路的陆子云老人瘫痪在床十年,生活不能自理,身上长满褥疮。章金媛得知后,定期上门为老人擦拭身子、清理粪便,使得老人褥疮痊愈。
患脑出血中风的胡国光在爱心团队成员夏杏云等人的悉心照顾下,病情不断好转。他上小学的儿子胡俊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自己报名加入了爱心团,成为学校小有名气的“雷锋少年”。
一位正准备和罹患晚期癌症的丈夫办理离婚的妻子,看到爱心团风雨无阻地来帮助照顾,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并在感谢信里写下了这样的话:“你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都这么关心他,给他这么多帮助。我作为他的妻子,没有理由不照顾他。等他走了,我要把这份爱心继续延续下去……”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个表率,我们期待的是传递和延续”
7月上旬的一天,一块牌匾被挂到了直冲巷社区办公地点的门上,上面写着:
“章金媛志愿服务爱心团
南昌市第三医院白求恩志愿服务队
责任社区:直冲巷社区
社区责任人:龚带弟
医务志愿责任人:刘芳”
“我代表直冲巷的全体居民感谢你们!但我更想说,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加入你们,成为爱心团的一员!”直冲巷社区党支部书记龚带弟对前来授牌的章金媛爱心团队成员说。
牌匾的背后是承诺。
爱心团队成员们走进了直冲巷的第一个帮扶对象——脑瘫儿童万栩弘的家中。小家伙没见过这么多生面孔,怯怯地。虽然给他做康复按摩的过程并不顺利,但这并不妨碍小家伙对阿姨、奶奶胸前的爱心团徽章的兴趣,抓着不愿意放手。“那我们给你戴上一个,等你长大了,也参加爱心团。”一位爱心团队成员,摘下自己的徽章,放在万栩弘的小手上。
那枚徽章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和情怀,已经与这座城市、这片土地深深相融的精神和情怀。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无论社会环境怎样变换,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在默默传递。
正如章金媛爱心团队工作日志中的一句话——
“我们所能做得就是一个表率,我们期待的是传递和延续。”
本报记者 甄 澄 胡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