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光明日报在“教科新闻版”显著位置刊发了通讯《鞍山有个“小郭明义”》,在科大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同学们争相传阅当天的光明日报。校党委书记杨路告诉记者,2010年,辽宁科大即成立了郭明义班和郭明义爱心支队,截至目前,共有像刘睿一样的爱心志愿者1000多人。这次光明日报的报道,必将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热情,从而涌现出更多的“小郭明义”。
记者:辽宁有100多所高校,在学习郭明义方面,为什么辽宁科大走在了全省的前面?
杨路:辽宁科大坐落在美丽的千山脚下,与郭明义的单位同处鞍山,因此,向郭明义学习近水楼台、得天独厚。早在2010年7月,全国各大媒体宣传郭明义之前,科大就把郭明义请进了校园,为同学们作报告;10月16日,刘睿所在的土木工程09·2班被命名为“郭明义班”,也使辽宁科大成为了全国最早开展学习郭明义活动的高校;11月,辽宁科大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郭明义爱心支队。三年来,爱心支队多次到郭明义工作的矿山体验生活、参加劳动,参加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无偿献血、救助患病同学、为农民工子弟义务补课、到郊区小学支教、为贫困学生募集衣物和善款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校累计献血已超过30万毫升,捐助患病学生20多万元,一大批学生包括身患白血病、被爱心团队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的殷懿同学,都在捐献遗体器官协议书上签了字。我为这批90后孩子感到骄傲!
记者:这么多的“小郭明义”为什么会出在鞍山,出在辽宁科技大学?
杨路:按照作家苏兰朵的说法,鞍山是一座宝藏上的城市。一座资源型城市,注定是奉献型的城市。她产的是铁,奉献的是钢。建国以后,鞍山不仅为共和国生产了大量精品钢材,也锻炼出一批钢铁般的英雄。除了雷锋、郭明义,还有孟泰、王崇伦、冯志国、白雪洁。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累计产生各级劳动模范10007人。辽宁科技大学前身是鞍山钢铁学院,同样也是一块沃土。建校六十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为中国各大钢铁企业培养了大批中坚力量。在别人都渴望成为高楼大厦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心甘情愿做一块砖,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记者:刘睿的先进事迹已经被全国人民所知晓,人们也因此认识了辽宁科技大学。下一步,在学习郭明义方面,学校还有什么打算?
杨路:学习郭明义,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仅仅是学生的事。辽宁科大每一名教职员工、每一位学生都要学习郭明义。近几年来,在郭明义带领下,我们学校每年都募集40多万元资助特困生,同时投入30万元,为贫困学子提供750个勤工俭学岗位。不久前,全校教职员工又搞了一次为贫困生大型募捐活动,一天时间就筹集了24万多元。下一步,我们将以光明日报报道刘睿事迹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辽宁科大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强堡垒。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