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9日 星期一

    翰墨丹青献给最美乡村教师

    本报举行“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书画家专场笔会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9日 01版)
    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书画家专场笔会上,著名书法家李铎现场挥毫泼墨。

    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

        本报北京7月8日电(记者郭俊锋)由本报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书画家专场笔会,7月7日和8日在京举行。本报总编辑何东平、副总编辑方正辉分别出席活动并致辞。

        何东平首先介绍了2011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情况和社会影响。他表示,光明日报发挥自身优势,发扬“走转改”精神,今年与中央电视台继续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我们开设专门栏目,运用多种形式浓墨重彩地做好活动报道,积极宣传乡村教师投身农村、献身农村教育的感人事迹。同时,与中央电视台一道办好颁奖晚会,让今年的活动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他向在场的艺术家介绍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深刻内涵。他说,李铎将军书写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8个大字,字字充满感情,代表了主办单位对长期默默无闻在乡村培养接班人的老师们的一种赞美。

        方正辉在致辞中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本报与知识界、艺术界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由衷地希望各位艺术家奉献自己的才华,创作出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为主题的时代精品力作,把书画艺术与我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向最美乡村教师拿出知识界、艺术界的一片心意,把知识界、艺术界对教师的赞美带给乡村教师,让广大乡村教师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更好地投身教育事业。

        出席笔会的艺术家说,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育,是通过老师的教育、引领才取得今天的成绩。乡村教育事业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后劲,如果没有广大教师培养那么多的接班人,我们国家的人才就没有来源。我们要关注乡村教师这个群体。我们都是教育的受惠者,要反哺我们的老师。

        笔会上,著名书法家李铎现场挥毫泼墨,书写了“授业解惑”4个遒劲的大字。赵学敏现场赋诗并激情泼墨。周文彰书写了专门创作的诗句:“执鞭陋室作人梯,洒汗讲坛发渐稀。偏远乡村才辈出,蚕丝蜡炬美如诗。”毛伟创作的水墨画《舐犊情深》,寓意乡村教师对孩子们的深情。女画家肖映梅连续创作了《盛时荷塘十里香》等两幅大写意作品,芳心独秀,实属难得。姜守垣创作的《和谐家园》,用山里最美的花朵映山红,来歌颂乡村教师美好的品德。曹瑞华创作的《开口一笑天地宽》,用开口石榴寓意乡村教师笑对人生,在艰苦环境下从事的教育事业硕果累累。

        参加“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专场笔会的书画家还有林存安、张铜彦、邹德忠、贾起家、康默如、李一、李斌权、谢秀申、刘石、崔伟、上官洪夫、刘默、孙虎城、刘继红、张建富、郭正英、王振铭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