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6日 星期五

    观察

    明明白白用“洋词儿”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06日   05 版)

        被老百姓称为“洋词儿”的外语词,伴随着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以及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的成立,近日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洋词儿”有没有必要规范?如何规范?

     

        “洋词儿”带来的困扰

     

        据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对我国16个中西部大中城市以及9大行业领域进行的外文使用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外语词的使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尽管如此,并非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外语词的确切含义。

     

        “一些最常见的词,比如GDP、NBA、BBS、GPS,我能理解它们的意思。但是像PM2.5这样的新词就只是听说而已,并不懂它的具体意思。我觉得这些新出的词最好能够注明详细的中文解释。”室内装潢设计师李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还有一些人对外语词的理解似是而非,国企职员葛克刚说:“如果问我一些词的具体意思,我还真是不太了解。我知道汽车的4S店是干什么的,但要是问我4S是什么意思,我就答不上来了。”

     

        记者的采访与2011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一项问卷调查的结果吻合,调查显示,即便是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网民,对12个在网络上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外语缩略词,如GDP、4S店、3G、ATM、GPS等也远未达到“知道其大概含义”的程度,普通民众对这些外语缩略词的真正含义更知之甚少。最近媒体广泛引用的PM2.5等外语缩略词,与人民群众生活及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许多人也不知道其准确含义。

     

        “洋词儿”使用亟待规范

     

        外语词中文译写的使用,在我国亟待规范。

     

        “外语词一方面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一方面在社会语言使用中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在外语词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译法不统一、不一致;二是机械照抄照搬外语词,随意性强,甚至在公文中夹杂使用。”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李卫红说。

     

        对法国著名城市戛纳的称法,现代汉语词典上的标准发音是“jia na”,但是我国媒体约定俗成的读法是“ga na”,对此,中央电视台播音部主任、播音指导李瑞英也很无奈:“因为长久以来,民间对这个词的发音是‘ga na’,后来就约定发这个音。但是按理说,我们的播音是应该以字典上标注的发音为准。还有火车列次,究竟是读T53次,还是特53次,也要有个统一。”

     

        “最新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也专门列出了外语缩略词的解释。如今,这些外语缩略词逐渐增多,不仅仅是英文词,还有一些拉丁词,甚至中文词,比如HSK(汉语水平考试),都已经越来越常见。普通人对于这些词的含义和读法都存在着一些困难,所以由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对这些外来词进行整理和规范,确实有必要。”北京语言大学语用学胡勇老师说。

     

        在专家们看来,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建立了多个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联手解决问题,非常有益于今后的规范工作。原语文出版社副社长、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李行健说:“以前有一个刊物,刊名原来用的是简体字,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改成了繁体字,我们打电话给这个刊物说,他们的做法违反了国家语言文字法,他们根本不答理,照用不误。后来,我们把情况反映给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总署一找他们,立刻就改过来了。这个例子虽然不是外文中文译写的,但说明了部际联系的重要性。”据了解,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家语委牵头,教育部、中央外宣办、中央编译局、外交部、民政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新华社、中科院等10个部门和单位,无疑使今后外语中文译写规范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

     

        以包容心态对待“洋词儿”

     

        事实上,外语词的运用也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史中,语言文字间的相互渗透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汉语对其他国家的语言也有深刻的影响,比如日语中到现在都还有许多汉字。“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社会生活呈现多元化状态,外语词译写的规范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现象。”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编审周洪波说。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姚小平看来,一门语言吸纳和包容外语词是其生命力的表现。“一门语言生存下来,是竞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其生存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语言的使用人口,汉语目前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二是语言要维持一定的变异,兼容并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方面推广普通话规范汉字,一方面保护民族语言的原因。在英语的推广中,我们也看到了这种思路,英语抱着要成为世界语的目标,不再像最初那样强调伦敦音,而是承认世界各地人民正在使用的英语,如澳大利亚英语、美式英语、东南亚英语等等,将其称为Englishs,而不是English。汉语也是一门很有包容性的语言,历史上从希腊语中借鉴的葡萄,从日本语中借鉴的主义,从英语中借鉴的沙发等等,都很好地融放到汉语中。”

     

        “语言问题既是发音问题也是文化问题,只从发音去解决并不全面。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文化的多元化,如果说这种多元化在我们的语言中没有留下痕迹,也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我们还面临着如何把汉语中的一些词汇规范地传播出去的问题。”李瑞英说。

     

        “最新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专门列出了常用外语缩略词及其解释,一共是239个,我们估计每年产生的新词最终成为常用的大概也就几个,如此看来应该量不是很大,关键还是要建立起规范使用的意识和机制。”周洪波说。无疑,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及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成立,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本报记者 王庆环 本报通讯员 郜建星 )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