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1日 星期日

    东北大学:为学生煲一份“心灵鸡汤”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1日 04版)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大四女生张红梅回想起刚步入大学校园的那段时间,告诉记者:“刚上大学时,换了新环境,我感到非常不适应,甚至不能够接受现实。”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们及时了解了她的情况,对她开展了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帮助她走过了那段灰色的时光。后来张红梅也加入了学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行列,以亲身经历帮助像她一样的同学。

     

        据东北大学党委副书记熊晓梅介绍,东北大学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搭建了完善的咨询与发展辅导服务体系,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有效地预防和缓解了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了学生应对挫折、调节情绪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请让我们伴你成长”

     

        ——尽力完善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及保障体系

     

        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张皓告诉记者,学校成立了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检查和监督。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协调和组织全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教育教学、研究以及辅导和咨询等工作。各学院成立了由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负责的工作小组,在业务上接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武琳到东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担任专职心理咨询师工作,她说:“学校提供了足额的工作经费、办公条件和专业化设备,按要求配备了专职心理咨询师,并在各学院配备两名以上兼职咨询师,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并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我为能成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感到光荣。”

     

        “求助是强者的行为”

     

        ——倾力打造畅通的学生求助渠道

     

        2005年以来,学校建立起发展咨询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以主动的多元化咨询服务,替代单纯的被动咨询。每月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围绕心理辅导、心理测量、学业指导、考研指导、就业指导等内容开展大型发展咨询活动,向学生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个性化咨询,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需要。如今,“求助是强者行为”的咨询理念为东大学子普遍接受。学生参加咨询会已经不再有“标签心理”,而是将之视为关爱自我身心健康、实现自我更好发展的重要助力器。艺术学院的丁鹏同学说:“通过这个活动平台,不仅可以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而且通过这种一对一的交流,觉得教授不再威严,更像自己的长辈一样关心爱护自己。”

     

        “两个课堂一起上”

     

        ——努力构建学生成长服务平台体系

     

        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据东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陈阳介绍,除了面向全体大一学生开设24学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及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等第一课堂教学外,东北大学还注重发挥第二课堂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撑作用,围绕“适应生活、融入团队、把握情感、感恩生活、面对挫折、生涯规划”六大专题,举办《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系列讲座;编辑系列宣传材料;结合学校实际编写《完美人格之策》教育读本并发给每个学生;每年3月、5月和10月分别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月”、“心理健康文化宣传月”和“心理健康能力促进月”活动;面向不同学生群体开展特色团体训练等,真正做到了“两个课堂一起上”。

     

        今年5月25日,“爱的抱抱”微笑行动在东北大学举行。活动现场,心理潜能开发协会的同学穿着厚重的卡通服装,微笑着为同学们提供服务。在炽热的空气中,他们再次向广大学生们诠释了“成长”的意义——他们比入学时表现得更加沉稳、干练和成熟,他们的责任感和有担当让所有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李杨徐 博 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