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1日 星期日

    非遗传承

    京韵洋腔

    作者:赵洪波 撰文/摄影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1日 10版)
    毕业后就要回国了,一位外国学生蹲在后台拿着相机记录朋友们的精彩表现。

        6月初的一天,我走进中国戏曲学院,近距离观看学校美国留学生京剧毕业汇报演出。

        循着二胡和梆子等乐器断断续续的声音,一走进校园我便不费力气找到了洋学生排练的屋子。

        老生,花旦,武生,一个个角色又是瞪眼又是耍枪,场面煞是热闹。许多人在中国教师的指导下比划对照着招式,几个学生对着镜子请化妆老师修正自己的妆容,有的学生正认真检查和整理自己的戏服。五颜六色的装扮下是蓝色的眼睛,高耸的鼻梁,如果不绕到正面仔细端详他们,还真以为是中国学生,他们的扮相看起来美丽而幽默。

        上场了,上场了,舞台那边一个导演模样的学生走进来催促。排练室一阵忙碌起来,洋学生纷纷涌上后台。今天第一出戏是《拾玉镯》。刚才还在候场楼道面壁练习的一位女学生扮演的红娘过来了,她身材高大,算是一个魁梧的红娘吧。体重丝毫不影响舞步的轻盈,她伴着鼓点飘逸地上了舞台。坐在木椅子上,兰花指一伸,左右手十个手指变幻着伸缩,大而明亮的蓝色双眸左顾右盼,好一个演技高超的漂亮红娘,台下掌声一片。

        表演中间一出戏是《三岔口》,这可是出有名的戏。两个英俊的洋小伙戏没开演便在候场的楼道里开打演练起来。等到了场上,二人在灯下的“黑暗中”还在打,伸手不见五指的感觉中二人互相找寻着对方,动作夸张,尤其脸部表情充分体现了美国人幽默的特点,喜剧效果十分突出,本来还担心不已的指导老师都看得前仰后翻,眼泪都笑了出来。他们算是把这出戏曲改编成美国版本了。

        演出间隙,学校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林一教授向我详细介绍了留学生学习戏曲的情况。学校有来自二三十个国家的留学生学习戏曲专业课程。学制从短期进修、四年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等一应俱全,层次丰富。十年间,学校的对外戏曲教育从无到有到壮大。今年已经有一百多名留学生来学习,马上还有两批要来。不仅这些,学校还与美国宾汉顿大学共建了全球首家戏曲孔子学院,在2010年开设的戏曲专业课程和汉语课程,成为宾汉顿大学在校生的热门选修课程。戏曲学院正在通过系统的人才培养,推动中国戏曲的国际传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