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8日 星期四

    让心中的旗帜永远飘扬

    新华社评论员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28日   05 版)

        一面旗帜,共产党人的旗帜,历经岁月暴风骤雨洗礼,在黑土地上高高飘扬,愈加鲜艳夺目。

        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是小说《暴风骤雨》中元茂屯的原型地,被称为“土改第一村”。66年前,党领导翻身农民在这里开展了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如今,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高举先辈的旗帜,迎着时代的暴风骤雨,带领全村坚定不移跟党走,一心一意奔小康,成为全村发展的领头雁、基层群众的主心骨、老百姓的贴心人,使“土改第一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让党的先进性在改革发展大潮中绽放光彩,更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成为广大群众心中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元宝村的巨变启示我们,基层党组织有了优秀的带头人,就能成为引领发展的旗帜、执政为民的旗帜、凝聚人心的旗帜。

        发展是硬道理。能否引领村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是对农村党组织先进性的基本考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发展阶段,张宝金始终把村民富裕、农村发展放在工作首位,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

        在生产力被束缚的年代,张宝金落实生产责任,开展科学种田,实现了粮食大丰收;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张宝金带领全村兴办农具加工厂和筷子厂,引领村民走上以工富农的发展道路;企业效益节节攀升之时,张宝金及时提出转产,把元宝村建成“环保铅笔之乡”。如今,张宝金又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立体经济”,实现“资源、销售两头在外”,建设产业园区,实现多产业共进。元宝村自己富裕了,却不忘带动周围村子富起来,“扩村运动”“以村带镇”计划正在积极而稳步地实施。

        认识超前一步,行动领先一步,体现了张宝金把握发展机遇的意识和能力,更体现了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自觉。张宝金三十多年来一心为村里发展着想,始终为群众利益奔忙。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召开晨会,变成了雷打不动的惯例;他的汽车后备箱里总是放着农具,一有需要便停车下地干起农活。正是这种一心为民的境界与情怀,使张宝金能够在三十多年里连续当选村支书。这是村民的信任,也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最好体现。张宝金常说:“党员干部要时刻装着群众,一个人好不如一个村好。”“你拿什么心对群众,就能换回群众拿什么心待你。”朴实无华的话语,饱含着一名老支书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乡亲们的无私大爱。

        元宝村的巨变是东北黑土地的一个传奇。透过这个传奇,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六十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土地改革所形成的坚定不移跟党走的革命传统,至今在东北广大农村绵延不衰;赵尚志、赵一曼等革命烈士为祖国和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依然在白山黑水间放射着璀璨光芒。

        中华大地从来都是盛产传奇的沃土。吴仁宝、沈浩、张宝金……这个长长的名单,记录着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事迹;华西村、小岗村、元宝村……这些令人赞叹的传奇,展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魅力。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创造,伟大的创造需要伟大的精神。在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广大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只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顺应人民期待,团结带领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能让鲜红的党旗在人们心头永不褪色,永远高高飘扬。

        (据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