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7日 星期三

    自行车应纳入城市交通体系

    作者:郑 文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7日 03版)

        据《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日前投入试运营,首批2000辆公共自行车分别在东城、朝阳两区的63个租赁服务站点启用,并首次实现跨区域通存通取,为市民提供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自助服务。公租自行车年内将增至2.5万辆,刷新北京租赁自行车总数的纪录。

        推广公共自行车,北京曾陷入低谷。这次北京市财政加大投入重启公共自行车,推动绿色出行,无疑是一种进步。可以这样预见,发达的城市自行车交通将是未来城市的主角之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机动车数量大幅增加,交通拥堵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城市管理中最为棘手的难题。公交优先当然是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优选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城市公交并非全覆盖,尤其难以覆盖一些城市角落,而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体系,使其成为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才成为可能。

        交通拥堵也是许多发达国家面临的难题,为它们打开局面的恰恰是自行车。例如在“自行车王国”荷兰,自行车道非常普遍,已经形成了自行车道路网。3万多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路,占荷兰全国道路总长度的30.6%,居世界第一位,人口1600多万的荷兰已拥有超过1800万辆自行车。而法国首都巴黎,也正在打造“自行车城市”。

        对国人而言,自行车是再熟悉不过了,它无污染、噪声低、能量消耗小且方便,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工具,只要有路的地方自行车就可以畅行。我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城市却没有规划建设自行车车道;我国小轿车销售量超过千万辆,超过美国称雄全球,而自行车出行却渐趋边缘化。

        把自行车纳入城市交通体系,重新将自行车视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这是对城市交通治理观念的纠偏。在扩大公交覆盖网络、大力兴建轨道交通的同时,推行自行车出行,既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又是在推广一种绿色生活方式。武汉市曾提供两年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宣传效应。

        如何让公共自行车“快乐”地推广下去,还需要配套措施的跟进,例如在道路规划时,注意自行车车道优先;向公众发出倡议,短路程出门优先使用自行车。更为重要的是加大政府投入,配置公共自行车,建立发达的存取网络。总的说来,如何让公共自行车成为公众交通的最爱,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胆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