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7日 星期三

    “使命在心中激荡”

    ——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援疆干部田百春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7日 06版)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26日电(记者毛咏)“千里迢迢来到这遥远的地方,只是因为,使命在心中激荡!”——这是援疆干部田百春在到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创作的长诗《我们来援疆》中的几句。

     

        时至今日,田百春仍表示不愿意接受采访。“我在兵团工作时间不长,还没给兵团做什么,就得了大病,给组织添了这么多麻烦,没什么值得报道的。你们宣传报道我,我只会觉得心里愧疚。这不是我做人的风格。”

     

        但记者却从田百春身边的同事、一同援疆的“战友”中听到太多对他的钦佩、赞许和深深的惋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郭灵计告诉记者,田百春同志的事迹已不仅仅是百春自己的事情,他的精神是全体援疆干部的宝贵财富,是这个时代的宝贵财富,是伟大的援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没经过百春同志允许的情况下,经报兵团党委领导同意,决定在兵团系统开展向田百春学习的活动。”

     

    “趁还年轻,让我去吧”

     

        田百春,《求是》杂志社《红旗文摘》总编辑。援疆之前,刚刚结束十年驻港任务。回到北京没多长时间又强烈要求援疆。他跟领导说:“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到新疆工作几年,趁还年轻,让我去吧!”

     

        他陈述了三条理由:第一,对新疆有感情,在香港时就带着记者去兵团采访过;第二,对新疆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已积累了几万字的文字材料,想写一本关于新疆的书;第三,深知新疆的特殊重要地位,想为边疆发展、民族团结做点事。“去新疆工作,将是我人生重要的经历。”

     

        1965年,田百春出生于河北省卢龙县一个农民家庭。1988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国革命博物馆工作。仅4年时间,他就参与主持和编撰了17部文史类著作,个人撰写的文章累计超过100万字。

     

        1992年,田百春调入《求是》杂志社,并于2001年被选派到香港中联办工作。10年驻港任务结束后,他又欣然接受《红旗文摘》创刊重任。作为总编辑,对每期34万字的文稿,他都会一篇篇认真审读,经常在样稿上留下密密麻麻的修改和校稿意见。

     

        2011年,田百春申请参加援疆工作。当年8月,他随中央第七批援疆干部来到兵团,任兵团党委机关报《兵团日报》社副总编辑,分管报纸改版、发行、广告工作。

     

        “他是个工作狂,每天工作到深夜。我们住得近,经常听见他剧烈咳嗽……有天晚上我去看他,他就一杯水,一个馕……其实他早就咳血了,但瞒着大家……”兵团援疆办主任吕双旗无法掩饰对“战友”的痛惜。

     

        2012年春,田百春累倒了,因肺癌入院。

     

    “使命在心中激荡”

     

        对于田百春选择再次“离家”援疆的决定,家人选择了尊重和理解。

     

        在初来兵团的4个月时间,田百春深入兵团5个师各团场采访、调研和开展报纸发行工作,采写新闻稿件超过2万字。他采写的长篇通讯《回望天山——一位将军的兵团情怀》,通过一位将军的视角,回顾和提炼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开端而诞生的兵团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文章刊出后,屯垦戍边事业第一代战士、兵团原副政委李书卷给予高度赞赏:“能写出这样分量的作品,一定是对兵团历史和兵团精神有着深入研究的人。”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关注问题,勤于记录,善于写稿。”农九师163团孙龙珍烈士牺牲的地方;农六师185团的“夫妻哨所”;农十师184团植树老兵团……田百春不断深入兵团,他在解读兵团历史、兵团精神和兵团的跨越式发展。

     

        他也同样被兵团精神深深震撼:我关注兵团是因为兵团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血脉;我讴歌兵团,是因为这里有跟随老一辈革命家一路走来的人民子弟兵。兵团已经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它代表的是一种正气。弘扬兵团精神,我们党才能永远占领精神高地。

     

    “我还要继续援疆呢”

     

        “请尽快手术吧!肺有问题割掉一块,还有一块,影响不大。我还要继续援疆呢。”刚刚入院,田百春就急切地向医生提出要求,并拒绝住进高干病房。“我是农家子弟,一向反对特权,住普通病房就行了。”

     

        入院第三天,北京医院检查结果:小细胞肺癌、淋巴系统扩散、骨扩散。

     

        日前,记者见到从北京探望田百春回来的吕双旗,他难以掩饰情绪的起伏,甚至有些哽咽地告诉记者:“你根本无法相信他是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他始终都达观向上;他说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就可能是被治愈的那个万分之一;他总是相信,一定还会回到兵团,甚至想明天就返回新疆,因为有好多事还没做完……”

     

        田百春患病的消息,牵动很多人的心。兵团党委组织部专门下发《关于在广大援疆干部人才中开展向田百春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由新华网兵团频道刊播的田百春的专题在网民中引起热烈反响。

     

        众多网友留言中,记者摘取了这句:他无论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好,一名党的领导干部也好,还是作为一名有着深厚知识积累的学者也好,他身上体现的这些东西看似平凡,但平凡之中见精神,平凡之中见伟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