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6日 星期二

    央视《毕业歌》:一场特殊的毕业献礼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26日   09 版)
    节目现场 (资料图片)

        值此大学毕业生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旅程之际,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联合打造的大型电视活动《毕业歌》,在端午节小长假期间,连续三天献唱,共同“传唱最美歌声”,为离校的学子们献上了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毕业礼物。

     

        唱出生活感悟

     

        百年中国,一代一代的学子是历史的揭幕者,他们用青春故事为历史标上年代的注脚。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毕业歌”都成为中国历史最具人性的素材。

     

        当下,“90后”也开始走入社会之际,这首“毕业歌”到底该怎么唱呢?“何不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现实中去,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唱出对生活和现实的感悟?”经过一番讨论,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任学安的点子在创作人员中引起共鸣。

     

        随后,由北京现代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贵州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的音乐学子各自组成的团队,带着完成毕业作品设计的任务踏上采风之路,深入八个最具特点的歌舞之乡,翻唱、改编最具影响力和传唱度的经典名曲,并邀请当地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携手登上央视舞台,进行切磋、比拼。节目以唱歌比赛的形式,经过分组对抗赛和决赛,最终由全国著名音乐人组成的评委团评选出优秀毕业作品及最佳团队,在6月为全体毕业生献上了一个隆重的毕业盛典。

     

        倡导文化寻根

     

        央视《毕业歌》锁定的100首经典名曲都是经过历史和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如《信天游》《茉莉花》《康定情歌》《阿里郎》《阿里山的姑娘》等。

     

        “这些歌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曾经深深影响了几代人;这些歌经过不同时期民间艺人和艺术家不断演绎,更是历久弥新。”任学安说,2012《毕业歌》以“传唱最美歌声”为主题,倡导文化寻根,让即将从事文艺创作的大学毕业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承民族艺术中的精华元素。

     

        对于这一点,本届《毕业歌》比赛的评委、著名音乐制作人宋柯深以为然。他说,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歌唱比赛,而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是一次年轻人与传统文化守护者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文艺之树只有扎根于生活的沃土,才能生生不息。“通过让学生们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进行创作和表演,希望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明白文化和艺术的根在哪,从而不仅在情感上更在行动上密切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任学安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毕业歌》是毕业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也是进入社会的第一课。

     

        回归音乐价值

     

        央视《毕业歌》中,每一组选手,每一场比赛,所呈现的都是最原始、最真实的声音,实现了完全的真唱。音乐评论家金兆钧认为,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

     

        当技术的进步可以把人声做得相当完美,当对口型假唱成为众多演出的流行做法时,音乐的本色正慢慢褪去,艺术也失去了本来的美感。

     

        “《毕业歌》绝对的真唱,就是要还原音乐的原貌,找回音乐的价值,可能真实的表达会有瑕疵,但正因为此,才反映了社会的真实。”任学安说。

     

        音乐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假恶丑在一些人中蔓延时,作为年轻一代的毕业生,需要保持学生时代的那份纯真与美好,需要坚守曾经的理想和价值,需要弘扬人世间的真善美。而这一切都要从真实地做一件事、做一个人开始。

     

        “央视《毕业歌》用音乐的形式为即将踏上人生征程的年轻人上了一堂课,做了一个示范,指明了一个方向。”金兆钧说。(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