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2日 星期五

    新时期师德养成的活教材

    ——由张丽莉老师勇救学生壮举引发的师德思考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2日 07版)

        连日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勇救学生的壮举,牵动亿万人的心,中央领导多次过问,医疗机构全力抢救,普通百姓倾情关注,为人师者们内心震撼,莘莘学子们自发祈福……

        缘何一个普通的“80后”年轻女教师,瞬间的奋力一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笔者看来这个看似下意识的举动,让当下这个高尚而沉重、饱受诟病的师德之树绽放出璀璨夺目之花,让人们真真切切看到了市场经济下高尚师德的回归,在全社会重新树起了师道尊严的旗帜,用血肉之躯为广大教师书写了一本活生生的师德养成教材。

        翻开媒体对张丽莉老师的报道,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如果不是因为遭遇这次意外,她可能永远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教师,可能只会为他的亲戚、同事和学生所熟知。这就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普通教师最基本的生存状态。也是几千年来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定位。不论哪个时代,“传道授业解惑”都是“师者”职业操守,这其中尊师爱生,更是在“师者”和“学者”互动中,提炼出的最高道德标准。张丽莉老师的奋力一推,就是这个标准中“爱生”的最佳境界、最好诠释。

        利益不应是师德的局限。当今社会,师者这个角色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经济时代,价值观多元化,校园也逐渐成为经济利益的博弈场。曾几何时,市场经济的演进让教育这片净土一度染尘,“头脑精明”的教师开始躁动,把纯净的讲台变成了牟利的舞台。在他们眼里,文化知识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正常的教学活动要家长们“自觉自愿”奉上“辛苦费”,日常教学可以解决的知识传授却要到补课班去完成。在这些人心中,师德已经成为被尘封的古董,束之高阁。然而张丽莉老师的事迹为“师德”这个束之高阁的古董擦去了浮尘。作为一名教师,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时时刻刻把学生装在心里,用真心和真情感染着学生。危险来临时一刹那奋不顾身的壮举,绝不是偶然的冲动,那是点点滴滴的师德积聚、是在学生危难时刻的迸发。这种看似平凡之中凝聚的师德,才是一名人民教师应有的品格。相形之下,那些把牟利放在第一位的教师们,该做何感想?

        师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而在于点点滴滴。很多地方学校受地方政府财力和教育资源限制,他们的教师相对那些重点学校的教师来说,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发展空间都有较大差距,而且到这样学校就读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升学也并不抱很大希望,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升学指标,就谈不上升学压力。于是这里的教师往往有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想法。上课流于形式,下课万事大吉,平日里疏于教学研究,上网聊天、炒股者大有人在,到校外办班也不奇怪。至于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就是一笔糊涂账。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养成教育,就更谈不上了。这些现象,在一些地方普通高校,也普遍存在,尤其是高职、成人院校,更为突出。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一些学校,已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没有涓涓细流,何以汇成江河?没有教师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方方面面的关心和爱护,关键时刻,岂能挺身而出、奉献大爱?

        而今,面对张丽莉老师不惜用鲜血和生命做出的师德示范,那些庸庸碌碌、不思进取的教师们,是不是应该振作起来,有所作为了。否则,就是愧对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是愧对人民教师这个最神圣的称号。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在中国广大的城乡,教师是最受人们尊重的群体。教师在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承载着文化传承、文明延续的使命和职责。这也是中国历代教师引以自豪的关键所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称谓上更是赋予了极高地位——人民教师。而这些教师也不辱使命,默默耕耘着,用他们的宝贵青春年华和辛勤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人才,让全社会的受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这其中,绝大多数的教师兢兢业业,以父爱母爱之情呵护着学生们成长,既注重手把手传授文化知识,又注重身体力行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一个个稚嫩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这其中,那些常年工作在边远乡村和薄弱学校的教师们,不为外面花花世界所诱惑,不为市场经济大潮所干扰,踏踏实实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一度被人讥讽嘲笑为傻子,不食人间烟火。然而,正是这些教师的坚守,让千千万万城乡孩子有学上、有书读。

        近些年,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拜金主义盛行,教师这个原本高尚的职业正在退缩到社会“夹心层”的尴尬境地。从事教师职业,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退而求其次,当老师经常被周围的人认为没出息。这种社会环境下,“如何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界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丽莉老师的事迹给那些优秀青年学子指明了方向。笔者坚信,有千千万万张丽莉一样优秀的青年教师加盟,中国教育的未来,一定会满园春色、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李晓杰 亓鹏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