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2日 星期五

    院长论坛

    强化管理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作者: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振洪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2日 06版)

        切实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满足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需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院校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健全符合高职教育内在规律和类型特征的院校管理体系。当前,高职院校需要统筹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通过有效的管理来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

        高等性与职业性的关系

        高职教育只有同时具备“高等性”和“职业性”,才能彰显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发展类型的特色和优势。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层次与类型的和谐统一,有机融合“高等性”和“职业性”。首先,高职院校要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加强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的科学管理,做到既要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突显职业特色,又要区别于中职教育,彰显高等性,强调完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兼顾技术和技能,着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次,要建立灵活的专业设置机制,一方面满足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动态变化,使专业培养面向某个特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另一方面依据技术含量的高低以及学科交叉性,将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外在要求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设置复合型专业,体现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第三,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完善各个办学环节的管理职能和制度。通过各个管理层级机构上的校企融合,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支撑实践性、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施;完善教学建设和改革的管理制度,科学引导、深入推进基础课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各点或线的改革集成为系统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习得经验知识的同时注重习得策略知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精细管理与开放合作的关系

        高职教育的生命力与行业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开放合作是高职的现实属性之一。在管理实践中,往往在精细化管理与开放合作两者之间顾此失彼而形成一对矛盾体,应当创造性地实施精细化管理与开放合作内在统一、并重相融的管理模式。首先,搭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整合教育资源。要主动走出校门,与对应的行业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基地,或者将企业车间引进学校,更高层级的是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职教集团等,在满足认识性实习、专业技能实训、顶岗实习需要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依托管理平台,让来自行业企业的一批实践性课程教学主讲教师、项目指导教师和现场指导教师承担起校外实践教学的教学、指导、咨询、观察、评估等任务,促进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其次,改革内部基层组织机构,对接行业企业。以专业或专业群为单位设置项目部、工作室、事业部、开发部等机构,使基层组织与行业企业在管理机制更具对应性,有效发挥对专兼职教师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的管理功能。同时,建立内部激励和以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的外部激励体系,提高专兼职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第三,将过程管理从内部延伸到社会,创新管理手段。将在企业实施的教学任务纳入统一排课系统,按照不同课程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场所、师资、分组要求,统一安排教学与实训场所与专兼师资,重点解决企业生产复杂性给教学安排与管理带来的困难。将企业管理中的各种量表与作业文件进行改造后引入教学,提升过程管理的适切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课程网络学习和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和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实时交流,进一步实现开放性教学环境下的精细化管理。第四,引入职业领域质量标准,开展社会评价。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逻辑起点,突出行业企业监控指标,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和要素,制定各环节质量评价标准;委托独立的第三方对新生、毕业生和雇主进行调研与评价,以及专业竞争力、院校实力等方面的评价,以客观、有效的数据为载体形成市场需求、培养过程和高质量就业的良性循环,以此实现强化“标准”和“评价”维度的精细化管理。

        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关系

        与普通高校一样,高职院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办学功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而展开;科学研究是关键,较高的研究能力,不仅能提高教学水平,更能提高社会吸引力,赢得企业和社会的资源支持;社会服务是导向,作为与经济社会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教育类型,较高水平的社会服务能力,能使高职院校较快地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吸引更多的教育资源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化传承是基础,“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这是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主要内容。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吸纳现代企业制度和文化的精髓,完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中的管理职能,努力营造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相互促进,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各项办学功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