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2日 星期五

    政策好 科技强 工作实 天帮忙

    今年我国夏粮增产已成定局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2日 01版)
    新华社记者 陈琛编制

        6月21日,农业部传来好消息,今年我国夏粮增产已成定局,冬小麦将实现“九连增”,新中国成立以来这是首次。

        夏粮生产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好形势,夏粮增收有什么样的意义?目前,早稻和秋粮生产形势如何,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的“九连丰”甚至是“九连增”有无可能?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今天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稳中有进”:夏粮丰收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全局

        农业部统计显示,截至6月20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18亿亩,其中机收面积2.8亿亩,机收水平近90%,麦收进度已过九成。从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今年夏粮增产已成定局。

        “夏粮丰收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全局。”陈萌山表示,今年的夏粮生产是在基数比较高、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获得丰收,这是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最大亮点。“夏粮能够获得丰收,主要得益于政策好、科技强、工作实、天帮忙。”陈萌山说,中央提前公布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最低收购价格比去年提高了7到9分。今年中央财政首次安排16亿元用于小麦的“一喷三防”技术补助,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科技服务,仅去年的深松整地面积就达到了1亿亩,比上一年增加了2000万亩,有力地增强了抗旱能力,促进了夏粮平衡增产。

        俗话说“夏粮丰收,全年不愁”。陈萌山说,从保障市场供给看,我国小麦常年的消费量,大概是2100到2200亿斤左右。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都稳定在2300亿斤以上。因此,尽管夏粮生产只占全年粮食生产的1/4,但是夏粮丰收了,就奠定了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

        “双重挑战”:全年粮食“九连增”面临“三关”挑战

        目前,早稻和秋粮的生产情况怎么样,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的“九连丰”甚至是“九连增”面临怎样的形势?

        对此,陈萌山指出:“从秋粮生产基础来看,形势还是比较好的。今年,我国早稻面积有9000万亩左右,早稻和秋粮的面积比上一年稳中有增。与此同时,今年秋粮的播种质量也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实现全年粮食‘九连丰’争取‘九连增’,重点和难点都在秋粮。”陈萌山说,“秋粮生产目前开局不错,但是决定秋粮产量的丰欠依然有三个“关口”。

        陈萌山分析说,一是夏旱和秋旱,当前,一些地区旱情正在露头,对秋粮生产非常不利;其次,东北地区遭遇夏伏旱的风险较大,东北地区前期墒情不错,但有夏伏旱的风险;最后是病虫害,实现“九连增”的目标仍然要立足坚持抗灾夺丰收,立足科技促生产,立足防病虫害减损失。

        “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安全目标不容懈怠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实现“八连增”,8年累计增产2811亿斤。可以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不错,然而,为什么在粮食连年增产的情况下,在我们国家粮食供求总体平衡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及有些农产品价格依然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对此,陈萌山认为,粮食价格上涨,首先源于需求上涨。我国每年新增人口700多万人,每年增加粮食需求80亿斤。其次,成本刚性增长推高了粮食的价格。最后,资源刚性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粮食生产发展。与此同时,国际粮价上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涨。

        人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从去年到今年一季度以来,一方面我们粮食实现了大丰收,另外一方面我国粮食进口量也出现了大幅上升。对此,陈萌山分析认为,小麦、玉米、大米产品进口增幅加大,其原因是一方面有消费需求增长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国内外粮食差价的原因。受欧债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价格高位回落,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进口。“据统计,2011年,我国三大主粮的进口量占国内产能的比重均不足2%。”陈萌山说:“在我们13亿人口的大国,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一件大事,什么时候也不能够懈怠,依靠国内实现粮食自给的方针依然不变。”(本报记者 李 慧 本报北京6月21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