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1日 星期四

    绿豆芽撷趣

    作者:杨 峰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1日 12版)

        说起绿豆芽,它可是我们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已掌握了生绿豆芽的工艺。宋人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述“七夕”用水浸发绿豆芽,视这为“生花盆儿”。当时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前十日,以水浸绿豆,每天换两次水,待芽长到五六寸长时,将绿豆芽移至花盆中,到七夕乞巧时可长得亭亭玉立,谓之“生花盆儿”。

        古时,民间流传“种生”祈子的风俗,妇女们便将绿豆放到瓷盆内,用水浸之,豆芽长到数寸时,以红蓝彩缕束之,祈盼早生贵子。

        绿豆芽这一平常之物,在清代文人袁枚眼里却不同凡响,他的《随园诗话》记有豆芽配燕窝的菜肴。有人嗤之以鼻,说“极贱而陪极贵”不妥,而袁枚却说,发这种议论的人乃不知唯巢、由,正可陪尧舜也。袁枚以尧舜时的名人巢父和许由来比喻豆芽菜,可见豆芽身价之高。

        赞美绿豆芽,看似平常事,却有人为此而当了官。传说明代宣德年间,一位名叫陈嶷(字九峰)的举子进京赶考,参加殿试时出的题目为“豆芽菜赋”,他以生花妙笔写道:“有彼物兮,冰肌玉质。子不入于污泥,根不资于扶植。金芽寸长,珠蕤双粒;匪绿匪青,不丹不赤。宛讶白龙之须,仿佛春蚕之蛰。虽狂风疾雨,不减其芳;重露严霜,不凋其实。物美而价轻,众知而易识。不劳乎椒桂之调,不资乎刍豢之汁。数致而不穷,数餐而不斁。”文章将豆芽形象性态品格描绘得惟妙惟肖,陈嶷因而一举夺魁,被委任为浙江道御史。

        极普通的绿豆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救了美国士兵的命。美国海军士兵长年生活在海洋上,因吃不到新鲜蔬菜而易得坏血病。一天,士兵们偶然发现放在军舰上的绿豆因受潮湿长出了嫩芽,于是士兵们便把出芽的绿豆作为菜吃,谁知令人恐惧的坏血病竟不药而愈。这是绿豆芽中富含维生素C的缘故。

        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称赞绿豆芽为“食中要物,菜中佳品。”他说:“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唯此豆之芽白美独异。”中医认为,绿豆芽是清热祛火、疏利三焦、解除酒毒的良药。特别是绿豆芽富含维生素C,对预防坏血病,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大有裨益。

        在厨师的手下,晶莹如玉的绿豆芽可烹调出绝佳美味。孔府中有一道“油泼豆莛”的名菜,到了清代进贡给乾隆皇帝,他吃了这种细嫩柔脆、淡泊清香的菜肴后,赞不绝口并评价说:“高于山珍海味。”其实,这道菜就是清炒绿豆芽。就是我们寻常百姓家,也可用绿豆芽炒出很好吃的家常菜,如旺火清炒,食之脆嫩;若少加点醋,则增添酸香之美;配青、红辣椒丝同炒,其色素雅,其姿绰约,其味清香带辣;配猪肉丝或鸡丝可烹调成川味,品尝豆芽脆肉丝嫩时又有麻辣之快感;若配虾仁或海参炒食,更有一番诱人的海味。你看,一味绿豆芽为食文化还真增添了不少色彩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