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下午,湖南省委党校大礼堂,台上,“武陵风韵”湖南文理学院专场汇报演出正在进行,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这,仅是湖南文理学院近年来强力推进“文化兴校”战略,着重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增强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艺惊赛场斗春晖
2012年2月7日至13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杭州西子湖畔火热举行。湖南文理学院选送的两个节目《武陵人家映像——刘海砍樵新唱》和《澧水船夫》,技压群雄,双双摘得桂冠,获得六项大奖,获奖数量与复旦大学、福建师大名列前三甲,开创了一所高校两个节目同时入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并荣获“金奖”之先河。
捧着沉甸甸的金奖,面对记者的疑问和好奇,学校负责人道出了一举夺冠的“秘密”。一则得益于“德”文化的滋养。文理学院坐落于洞庭湖西畔的中国魅力城市——湖南常德,那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里的城市,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古就有“善卷让王”的典故和“常德德山山有德”的名谚。学校经年累月浸染于这灵山秀水哺育的“德”文化之中,积聚了勃勃的文化生机。二则得益于坚持走文化创新的路子。学校依托自身丰富的人文社科资源,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和保护,推进地方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厚积薄发铸“自信”
学校不断深化对文化生命力内涵的解读和诠释,不断加强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增强了文化自信,从容而坚定地走出了一条校园特色文化发展之路,打造了四个校园文化品牌。
一是白马湖广场文化品牌。从2005年开始,学校每年都在校园内白马湖边的水景广场组织近20场文艺演出。白马湖水景广场的文化盛宴业已成为优秀文化对市民的一个集中展示平台,业已成为“以文化人”的窗口。2007年,学校因此获得了湖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二是白马湖讲坛品牌。从2004年起,先后有余光中等300余名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陆续登上湖南文理学院的白马湖坛,推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文学经典赏析等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三是读书月活动品牌。从2005年开始,学校每年都在学生中开展“读100本好书”活动,将4月定为“读书月”,引领大学生阅读经典著作,7年的坚持,让学生们体味了经典、沐浴了书香。
四是艺术节活动品牌。从2004年算起,学校着眼于校情,创建了一系列艺术节活动——公寓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等。
四大文化活动,提升了学校整体的文化自信。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全省高校学习型党委示范点”、“湖南省普法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模范职工之家’”、湖南省首届“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
大音希声图“自强”
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就能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湖南文理学院立足校情实际,坚持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和思想道德提升两个工程协同并进,向实现文化自强迈出了坚实步伐,为事业发展积蓄了后发优势。
除文章开篇记述的“战绩”之外,近年来,文理学院在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师生们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国音协“神州杯”钢琴比赛、湖南省文化艺术节、湖南省“建国60周年歌咏比赛”、湖南省“建党90周年歌咏比赛”等重量级赛事中,屡屡夺魁,颇有斩获。正如该校党委书记李民今年3月在湖南省第18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时所说:“文化自强是地方高校提升内部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为展示推动文化创新取得的成果,2012年,学校与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武陵风韵”专题文艺晚会,省市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应邀观看了晚会。校长魏饴指出,“武陵风韵”专题文艺演出的举行,标志着学校服务地方文化事业发展,推进五大文化品牌(即文艺演出品牌、文化服务品牌、非遗保护品牌、成果转化品牌、人才培养品牌)培育计划正式启动。
大象无形资地方
当今的湖南文理学院,不仅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只劲旅,而且还是常德的文明高地和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长期以来,师生们立足于推动文艺下乡、送欢乐下基层,成立了非专业的“大学生艺术团”,为奔走于喧嚣市区、忙碌于田间地头的人们输送丰富的精神食粮。学校因此连续多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常德民间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常德丝弦、常德高腔、桃源木雕、窨子屋等,都是非常难得的民间艺术瑰宝,传统戏剧荆河剧、舞龙舞狮、渔鼓等,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学校的专家教授们积极投入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之中,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 曹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