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0日 星期三

    江苏如皋:

    百姓由文化享受到文化创造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20日   10 版)

        草长莺飞季节,记者在江苏省如皋市亲身感受到当地从政府送文化到群众办文化;从政府搭平台到村居建舞台;从政府当导演到百姓唱主角的一系列可喜变化。郭园镇“二胡艺术节”现场,观众满满堂堂一大场。两个多小时,高潮迭起。郭园镇原有一个车马湖文化站,站长吴荣昌二十多年连续举办二胡培训班,其弟子在郭园一个镇就有一千多人。郭园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二胡特色之乡。他去世之后,其女接着办起了面向中小学生主修二胡的惠如艺术学校。全国二胡“泰斗”闵惠芬都来传授技艺。郭园镇的“二胡艺术节”就是吴荣昌女儿在镇政府支持下举办的二胡艺术展演惠民活动,参加展演的全是土生土长的当地百姓。

        5月27日夜晚,九华镇郑甸社区投资10多万元的农民文化大舞台落成,首场演出成为当地农民文化盛宴。自己的舞台,自己的演员,自己的节目,完全是农民自娱自乐。观众自带凳子,一会儿台下看戏,一会儿又上台演出。几亩田大的露天广场,挤进三四千人,笑语不断,热闹非凡。这几年如皋利用省文化部门的群众文化活动经费资助,为各乡镇文化站配送了广场音响和钢琴等文艺活动器材。文化站早上和晚上都播放健身音乐,文化馆的舞蹈老师培养了一批领舞人才,全市75个健身点培养出了几万健身舞迷。九华镇党委顺时应势,决定在全镇各村、社区各建一个农民大舞台。镇上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标准,村、社区实施。郑甸社区率先行动,一个月建成了大舞台,他们拟出计划,每月至少举办一次演出,让农民月月有戏看。

        记者连续看了两个农民自办的演出,产生了不少新鲜感。带着疑惑,记者问陪同的如皋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姚呈明,这么多舞台,哪来那么多节目演出?姚呈明胸有成竹:作为主管文化的政府部门,光靠政府办的剧团送戏下乡,根本满足不了群众的看戏需求。只要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把群众发动起来,让他们不仅当观众看戏,而且当演员演戏,就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如皋搭建了很多群众文化活动的平台,让老百姓有机会展演自己的作品。去年,他们让各镇“送戏进城”,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乡情乡韵”城乡文化互动,一下子火了城区广场文化。一个多月演出,3500多名群众演员,4000多个节目,搅得城乡舞台风生水起,惊动了中央级媒体,还上了光明日报和半月谈的版面。今年又搞了镇与镇互动,叫“镇镇串门,文化结亲”,从5月份开始,全市各镇天天有演出,让农民过足了戏瘾。如皋有个在全国叫响的文化品牌,就是民营剧团“如皋现象”。民间自办的经营性文艺团体有120家,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利用农民家里的红白喜事,为农民演出两万多场。文化部门组织他们搞“百团义演”、文艺调演和才艺比赛,促使他们连续不断地生产出新的作品。

        文化繁荣的标志是什么?江苏省如皋市的创造性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让群众成为文化的主角,让群众由享受文化到参与文化再到创造文化,才有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才有真正的文化大繁荣。

        本报记者 刘新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