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以某位特级教师命名的“特级教师工作室”在各地已经较普遍,但受时空限制,能得到特级教师指点,与特级教师交流的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仍十分有限。由杭州师范大学童富勇教授领衔的“浙江省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项目,就是针对这种状况立项的。一年来,项目组对网络工作室如何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对广大农村教师的引领作用,做了积极的探索。
栏目内容:规定加自定
为了保证整体水平,项目要求每个工作室首页要建5个规定性一级栏目:工作室介绍、名师课堂、观点聚焦、研修在线、在线交流。各工作室还可创建一两个自定的一级栏目。二级栏目可根据各工作室的特点有选择地创建。第一年,每个工作室需提供资源不少于200条,包括视频(主要以特级教师与团队成员的课例以及专题讲座为主);音频和动画(作为上课和研究所需素材),文本(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以及课件。一年来,全省30个网络工作室平均每个工作室提供了377条,几乎超过了要求的一倍。
“既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是资源建设的原则。因此对资源的技术指标和各种资源的格式也有统一规定。例如视频以WMV格式为主,动画以Flash为主,图片采用JPG格式,声音均为MP3的格式。
每个工作室在“名师课堂”中都要上传特级教师自身的教学实录。小学数学俞正强工作室,在这个栏目中上传了自己在“浙派名师”教学展示课上的实录,“去一反三”和“圆形的面积”,一年中两堂课的访问量都超过了500次。中学物理郑岳清工作室,根据自己是教研员的特点,把自己对物理学科热点和难点的分析文章,上传到工作室栏目中;对于工作室成员的评课、讲座视频也及时在网络工作室上发布,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和示范。
日常运作,各司其职
童富勇教授介绍说:“项目分为管理团队和工作室团队。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制度、为网络工作室培训教师和技术人员;每个工作室团队又由骨干教师组成核心团队。高中语文羊刚工作室共有6个一级栏目:名师课堂、教学同步、观点聚集、研修在线、专题研究、在线交流。其中“名师课堂”下分4个子栏目“我的理念”、“我的日志”、“我的评课”、“我的课堂”,由特级教师羊刚亲自主持;“专题研究”、“作文之窗”、研修在线中的“理论学习”以及“视频案例”、“文本细读”等栏目,由工作室核心团队中的几位骨干教师,根据专长,在特级教师指导下分别负责。
每个工作室都针对团队成员的需求制定了培养方案。小学语文王崧舟工作室,制定了导师职责,要求导师为骨干成员在工作室期间,完成一个小课题的指导,一篇研究论文的指导,并为骨干成员的研究成果组织一次学术交流会;同时也要求所有成员完成一篇研究论文、3篇教学随笔、一项小课题研究;开设一节汇报课上传至网络工作室对应的栏目。
“移动的公开课”与“网上教研组”
实体的特级教师工作室多设于城市的优质学校中,成员主要集中在当地,是一种“小众”的学科共同体。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则利用互联网突破了实体工作室的限制。目前30个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共有成员2852人,平均每个工作室95人,规模超过实体特级教师工作室3-4倍,农村教师占到70%左右,覆盖的农村学校占浙江省农村校的70%以上。一年中,网络工作室共上传视频600多个,“经典课例”、“名师主张”、“你上课我来评”等栏目,不仅可以观摩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还可以得到专家对自己现场教学的点评,大大突破了过去“送教下乡”的局限。“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也因此被称为“移动的公开课”;而“观点聚焦”、“在线交流”则突破了本校本学科教研组视野相对较窄,甚至交流形式化的局限,成为更有效的“网上教研组”。
如今,加入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的农村教师越来越多,他们之中,有些获得了省市甚至全国优质课大奖,有些在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还有些人的专业职称顺利得到晋升,网站访问量已达410万人次,成为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
本报记者 宋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