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杂技演悲剧却是头一次看到,而演的又是经典悲剧《霸王别姬》——大连杂技团会怎样讲这个爱情绝唱?
杂技能讲中国故事吗?
中国的杂技向来以惊、险、绝著称于世,但随着时代发展,把故事融入杂技表演中,已成当下一种常见的编导方式。尤其是近些年不断涌现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优秀的杂技剧,带有情节性的杂技表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观众视野中。
比如,广东军区战士杂技团的《天鹅湖》,在国内外引起极大轰动,被誉为“最美的杂技最险的芭蕾”,其中代表性的片段“掌上芭蕾”和“顶上芭蕾”已成为经典节目。大连杂技团在2008年推出的《胡桃夹子》,既融入了东方的艺术元素又保留着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至今已在国内外138个城市公演300余场。此后推出的杂技卡通音乐剧《不莱梅的四个音乐家》,在上海世博会上连演184天,演出523场,创造了当届世博会驻场演出之最。
杂技讲故事的能力毋庸置疑。但细细想来,这些在国际上获得盛誉的杂技剧大多是改编自外国的经典故事,即便是像《西游记》、《花木兰》这样的中国故事,也均是“武戏”。杂技本就是用肢体表现的艺术,表现“武戏”似乎天然就具有了某种优越性。其实,纵观全国就不难发现,更多的杂技剧创作是走入了一种误区:豪华的舞美、舞蹈化的杂技动作、浅薄简单的主题,甚至远离“剧”的本质,只是把故事当成了单个节目的串联。
杂技能讲中国悲剧故事吗?
杂技虽然能讲故事,也能讲中国故事,但的确不擅长讲故事。正如大连杂技团团长齐春生所说,杂技艺术以技巧展示为主,欠缺人物塑造和叙事功能,这也是当今杂技剧创作面临的共性问题。
作为一种不善于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杂技能演绎以抒情为主的悲剧吗?或许大连杂技团真的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他们历时三年打造、新近推出了一部杂技剧《霸王别姬》,成为首个涉足悲剧题材的杂技团。
该剧从创作之初便力求最大程度地将杂技化解在剧情中,杜绝炫技式的杂技表演,明确杂技动作出现的原因和目的,完全根据剧情和人物决定杂技技巧的改编和使用,让空竹、软功、绸吊、滚环、钻圈、单车等杂技动作真正“融化”在戏剧中。
当霸王和虞姬在白色的绸吊上旋转、翻滚、缠绕时,观众看到的是二人生死别离时的痛苦与无奈;当一缕似血的红光从上而下打在白绸上、一柄长剑缓缓坠地时,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霸王在白色绸吊下的撕心裂肺的悲伤与绝望;当见证二人恋情的大雁被威亚送到舞台中央,徐徐降落在虞姬尸体上时,观众读懂了在权力争斗中纯美爱情的无助与脆弱……作为全剧的高潮,《别姬》一场可视为该剧将杂技与剧情成功结合的典范,也给“杂技能演中国悲剧吗”一个明确的回答。
杂技能给外国人讲中国悲剧故事吗?
不少中国的优秀杂技剧在走向国际演出市场时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剧目内容被看好,但因剧组人员太多、舞美装台时间长、演出商的投入太大而被拒绝。
为了能走出国门为外国观众讲述这个著名的中国悲剧,大连杂技团充分考虑到了国外市场的“心理”。《霸王别姬》在创作之初便决定:在保证剧目质量的基础上,道具设计上能简则简,全部道具只用一个集装箱便可装下;人员精减至40人,每个演员都是多种角色,负责多种工作。目前,已有演出商表达了合作意向。
另一方面,《霸王别姬》,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国外观众知道吗,能看懂吗?
凄美的舞蹈、悲伤的表情以及音乐、灯光、舞美的配合,用肢体语言讲述的中国爱情悲剧超越了语言的局限,让那些对中国历史故事知之甚少的外国观众亦能感受到这场爱情悲剧动人心魄的魅力。
大量借用舞蹈的优势是杂技剧《霸王别姬》跨越国界的重要招术。其实舞蹈与杂技有着共通的部分,比如,舞蹈动作的“倒踢紫金冠”,是不是看到了杂技柔功的影子?在长绸舞中,长达2米的长绸没有点技巧岂能舞得出神入化?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相似,杂技表演中越来越多地融入了舞蹈的元素,却感觉不到丝毫突兀。然而,糅杂进大段的舞蹈,甚至在一个桥段中以舞蹈为主、杂技为辅,却考验着编导者的智谋。他们说,要化掉舞蹈,化掉杂技,一切都要服从剧情,使观众能够看懂,观众走进剧场所看到的是一场楚汉战争背景下的浪漫爱情悲剧,而非杂技或者舞蹈。成功与否,首演现场的掌声说明了一切。
本报记者 李 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