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厦门6月18日电(通讯员郭彦辰 记者罗旭、马跃华)对于首次回到闽南故土的台湾花莲县信众郑政贤来说,雄伟屹立在厦门鼓浪屿皓月园内的郑成功巨型花岗岩雕像,既似曾相识,更倍感亲切,因为在台湾,也有很多地方留有记载郑成功“驱荷复台”历史功勋的古迹和建筑物。
今年是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350周年。日前,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大会暨第四届郑成功文化节在福建厦门举办,台湾各延平郡王祠、郑氏宗亲会等人员跨海来参加活动。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中华文化是流淌在两岸人民血液中割不断的源泉。郑成功这位民族英雄为闽台两地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文化、经济发展思想和文化遗产,现在两岸与郑成功有关的纪念场所和地名有数百处之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富有特色的“海峡文化”。
厦门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基地。郑成功在其38年的生命旅程中,为收复台湾曾在厦门思明辖区屯兵操练和生活了14年,留下了演武池、操练场等众多历史遗迹,也留下了“博饼”等民间文化。本届活动的承办方厦门市思明区的“思明”二字,便是郑成功所留。
“浅浅的海峡,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道溪表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就是要大力弘扬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就是要更加珍惜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台南郑成功庙管理人、台南市政府文献委员郑道聪发言说,收复台湾是郑成功在历史上最重要的功绩,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史称明郑时期,他推行屯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推动海上贸易。郑道聪强调,纪念郑成功也是在纪念中国海权发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