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宜宾南部的兴文县是川黔滇交界的山区县,群山丛中的石海镇中埂村更是山高谷深路滑,交通极为不便。在这个村里住着的100多户700余人,大多为苗族。山坡间的人家要串门往往要在羊肠小道上走一个多小时,要外出就更难了。因为是山区,这里的居民不仅物质生活困窘,文化教育也非常落后。我们要采访的苗乡教师李应志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偏僻的苗家村寨里。
一位教师,一所学校
就在我们来兴文的前夕,得知李应志的父亲李金和老师因食道癌在数天前去世了。
1969年,18岁的苗族小伙李金和被选为民办教师,开始站到中埂村小学的讲台上。后来,他到叙永师范学校进修,毕业后被分配到兴文县簸峡小学任教,但他又主动申请调往条件更为艰苦的中埂村小学任教,因为这方水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当时的中埂村小学只有一间破旧的教室,却要挤进三个年级的学生;只有李金和一位教员,却要轮番教三个年级的学生。为了方便管理,李金和只好把三个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复式班。当一个年级的学生上完课开始做作业时,李金和再进行下一个年级的教学,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结束一天的课程为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金和在中埂村小学一干就是34年。
李金和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个苗寨,直到晚年才把全家迁至石海镇兴堰中心学校。退休前,他得到了一件可心的礼物,兴堰中心学校全体老师送给他一副对联:一枝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寄托万世文明。他很珍视这件宝贝,把它挂在客厅,每天看到它时,心中都能感到一丝欣慰。去年11月,李金和因病住进县医院,查出食道癌,但病中的他最挂念的,是他工作了一辈子的中埂村小学。临终前,他还拉着儿子李应志的手,嘱咐他坚持下去,把中埂村小办得更好。
子承父业,中埂村小学有了继任者
中埂村小学因生员不足、交通不便等原因在2007年停办了,2010年因生员增加,兴文县教育主管部门又决定恢复。隶属于兴堰中心学校的中埂村小学的复校,让村民们兴奋不已,却让兴堰学校的刘应校长颇感头疼。因为在他看来,这么偏远条件艰苦的地方,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去执教。让他没想到的是,李应志老师却主动请缨,接续他父亲奋斗了一生的事业。
面前的中埂村小学,其实只有三间平房,一间是教员办公室,可连办公桌都没有,只有几条长凳和一个破旧的木柜,墙角杂乱无章地堆放着几副跳绳和羽毛球拍;一间是小学教室,共有33个二年级学生;一间是托儿所,里面有十几个学龄前儿童。我们来到学校时,从教室里飘来小孩跟着老师朗诵的琅琅读书声。
趁着课间休息,李老师在办公室里打开了话匣子:“为什么要来中埂村小学?因为我是在这里接受的启蒙教育,是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这里的环境我太熟悉了,这里的乡亲需要我,这里的孩子需要我。即使这里的条件再艰苦,我对我的选择也无怨无悔。”李应志这样说,平实的声音中透着一股好男儿的坚毅。
早晨7点从兴堰出发,傍晚从中埂回到兴堰,李应志每天都这样,骑着摩托,一个来回要花两个多小时,早晨来时还要负责把同学们的营养餐带上。“虽然有时连人带车也摔倒过,但看到乡亲们渴望的眼神,看到娃娃们幸福而稚嫩的笑脸,我就觉得自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朴实的话语,表达的是李应志朴实又浓厚的乡情。
为改善条件奔走,一切为了苗寨的明天
中梗村是个苗族贫困村,对有困难的家庭,李家父子总是慷慨相助;对因家庭贫寒而辍学的孩子,他们总是要多次上门家访,把孩子劝回学校。有些家庭上一代的欠费还没还清,下一代又开始欠上了,但村里的适龄儿童没有一个辍学的。对这一点,李应志的心里感到无限欣慰。
为帮助那些贫困家庭,李应志主动联系到春苗助学网的爱心人士,为中埂村小学的20多位学生每人每学期筹得150元的爱心援助。2010年底,通过春苗爱心人士的牵线,中梗村小学33名学生都争取到成都净空学会替他们购置衣物和学习用具的机会,每个学生的家长还得到了净空学会送上的200元春节慰问金。
学校楼前的那块平坝和进出学校的道路原来都没有硬化,一遇下雨天,就泥泞难行,孩子们一不小心,就容易摔倒。李应志多次向兴堰中心学校领导和村委会反映,希望把这块平坝和这段路面铺上混凝土。几经周折,中梗村村委会、兴堰中心学校和部分村民一起出资1万余元,用了10余天,一条350余米长的硬化路面铺好了,教室门前的坝子也变成了水泥地。当路面硬化完成时,村民们自发地来到学校,燃放鞭炮,送来锦旗,用苗家最隆重的方式表达对李老师的感激之情。
中埂村小学从停办到恢复,受益最大的是村里的适龄儿童,他们可以就近入学了。村民陶永先的孩子过去在兴堰读书,上学走路要花两个多小时,回家都是一身泥。现在复校了,学校就在家门口。陶永先把感激化作行动,每天都义务为中梗村小学的小孩们提供饮水。
李应志说,“只要村里的乡亲需要我,我就会在这里坚持下去,因为生于斯长于斯,这里的山水乡情已经融入我的生命里。”
从教箴言:
基层教育是国家的希望,也是高山苗寨的希望。再苦再难,作为苗族儿女的一分子,我要坚持,我要为苗族儿女的明天播种希望。
李应志
同事评价:
李应志老师一心投入高山苗寨的教育事业,做人非常低调,做事非常踏实,工作从不抱怨,教学具有超凡耐心,再苦再难的事都自己扛,不愧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优秀的苗家儿女,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兴堰学校校长刘应
本报记者 危兆盖 李晓东
个人小档案
●李金和,1951年8月出生,苗族,四川省兴文县中埂村小学教师。1973年到泸州市叙永师范学校进修,1975年毕业,被分配到兴文县九丝城镇簸峡小学,1977年调往中埂村小学至2007年退休。2011年12月,检查出患食道癌。2012年5月30日病逝。
●李应志,1971年5月出生,苗族,四川省兴文县中埂村小学教师。1992年就读宜宾师专民族班,1996年毕业,被分配到兴文县石海镇顺河村小学,2000年调往该镇和平村小学,2007年调往该镇中心校兴堰学校。2010年,中埂村小学恢复办学,主动要求调往中埂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