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4日 星期四

    基层实践

    “支部建在点上”

    ——井冈山市厦坪镇菖蒲古村以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 文尚卿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14日   15 版)

        江西省井冈山市厦坪镇菖蒲古村现有农户112户,人口460人,中共党员16名,乡土人才34名。新农村建设伊始,井冈山市审时度势,决定将菖蒲打造成“井冈乡村游第一名片”。从2007年起菖蒲古村先后被列为江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吉安市农村综合建设示范点。借鉴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菖蒲将支部建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

        古村成立了党支部,有管理协调、产业发展、倡导新风三个党小组活跃在群众中,各项为民便民活动有声有色,一批“新农村建设党员示范户”、“产业发展党员示范户”涌现。“党建统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格局在菖蒲初步形成。

        古村党支部以培育农村党建、村落社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建设四大品牌为目标,狠抓了各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典范。

        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改造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支部一班人和全体党员,与村理事会以及志愿者协会一道,引领全村村民大力整治村容村貌。

        利用优势兴产业。古村围绕培育富民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发展思路,针对每天游客络绎不绝的趋势,打造了以农家餐饮为主,农事体验为辅的农家乐旅游产业,精心培育出餐饮、民俗文化、农事体验和古村田园风光四道“佳肴”供广大游客品尝,初步构建了“企业+农户”的农家乐旅游发展格局,并由此带动农户开发酿米酒、磨豆腐、编斗笠、编草鞋等土工艺,吸引游客动手参与其中。2011年全村共有农家餐饮15家,年产值200万元,180亩的休闲观光葡萄基地一个,年生产总值达500万元。实现人均收入8000余元,人均增收400元。

        整合资源促发展。一是“古”物“新”用。将旧宗祠予以保留和修缮,改造成为群众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以此作为培育文明新风的一个平台;二是一物多用。将原南城陂生产队仓库改造成融农家餐饮、休闲场所、文艺表演于一体的菖蒲大食堂;三是整合利用。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整合鱼塘水面60亩,投放各类鱼苗7万余元,并着手在家家户户的小鱼塘上增添钓鱼台、遮阳树、修护鱼塘挡土墙、垂钓小路等休闲设施,打造优质水产品示范塘。

        创新载体聚人心。一是展示成果树信心。在菖蒲大食堂二楼建设展览室,从古村的古老文明、变迁历程、综合创建等角度充分展现了菖蒲古村的“古韵”、“新貌”。二是村民自治赢民心。由村落“五老”人员牵头,组建了菖蒲古村村落社区,下设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等“六站”,制定了村规民约,实行党员承诺服务。协会成立以来,80%的农户被评为“五好家庭”或“文明家庭”。三是积极参与献热心。村民自发组建了一支具有当地浓厚乡土文化特色的“好日子”文艺宣传队,老党员、老干部组建了菖蒲古村书法协会,给村民送去了精神食量。

        如今菖蒲古村群众生活蒸蒸日上,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支柱产业星火燎原,“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环保厨、挣旅游钱、享文明福”和“足不出户通八方、眼不离村看九洲、手按键盘游天下”已是古村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