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12日电(记者詹媛)“除了极地研究,我国地球科学研究基本都在国土范围内打转,‘走出去’不够。”在今天举行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会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29场报告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说,地球是整体,地球科学研究也具有全球性、交叉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科研人员必须以全球视野审视本土和区域的地球科学问题,必须积极关注、自主提出和参与全球问题。
路甬祥指出,地球科学研究,无论是早期的大陆飘移和地球板块构造学说,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能源资源分布、气候变化、海洋研究和极地科考,这些都是全球问题。这决定了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研究都需要开放交流合作。与其他国家一个项目做几十年相比,在参与地球科学国际合作方面,我国只是短期参与部分项目,缺乏长期持续不断的研究。
路甬祥提出,由于地球科学前沿基础研究大多具有公益性,因此政府应该根据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科学目标和实际需要,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先进的公共平台,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支持,并在支持本土地球科学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支持我国科学家提出和自主参与的全球和区域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