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2日 星期二

    闰 秒

    作者:王乃仙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2日 12版)

        北京时间7月1日这天,时间将多出一秒:7月1日7点59分61秒。

        这就是闰秒。通常情况下,一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一天的“长度”总共是86400秒。可是,专家们说,根据科学计算,今年将比正常年份稍长。具体地说,2012年6月30日这一天的“时间长度”是86401秒,比平时长出一秒,这是为了使我们的时间与地球自转周期同步。

        时间是怎么确定的

        说起这个话题,让我们先来谈谈标定时间的方法。当代标定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星星和地球上某个观测点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将一颗恒星在天空中连续两次由东向西通过地球上某一观测点所在的经度间隔时间定为“一日”。用这种方法确定下来的时间,叫做“世界时”。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某些元素的原子所发射或吸收的电磁波的固有频率来确定的时间,这就是“原子时”。

        “世界时”受到地球旋转运动不稳定的影响,是可变的。这是因为地球本身是“刚性”球体,地球在自转时,球体各部分的速度并非绝对均匀。地球的外围,有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有浩瀚的海洋和其它液态物质存在着。地球自转时,会跟大气层发生磨擦;海洋的水体和地球内部的液态物质,也会因地球的转动而产生物理振荡。这样,地球的转速就会受到影响——有时转得快一些,有时又变慢了。这种变化,人的感观是觉察不出来的,必须依靠仪器来监测。

        校准时间的需要

        由于地球的转速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产生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总趋势是在变慢,这就使以地球转速定时的“世界时”逐渐落后于“原子时”,慢慢变得“不准确”。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许对这种“不准确”感觉不明显,但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宇航、航空等要求精密计量时间尺度的领域,“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为了使时间的标准取得一致,国际时间局规定:每当地球自转变化的累积值(加快或减慢)与原子时的误差接近一秒钟时,就要在这一年“国际标准时间”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钟末尾增加或减去这一秒。增加1秒,就称为“闰秒”;减少1秒,就称为“跳秒”。

        今年多一秒

        今年,由于地球转速比原子时慢了一秒,所以,按规定就要在“格林尼治时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末尾,即“北京时间”(东八区标准时区)7月1日上午7点59分以后的那一分钟“添上”一秒——有“闰秒”的这一分钟,是61秒。程序是:……58秒、59秒、60秒、61秒、0秒(即“北京时间”8点整)。

        说到底,“闰秒”就是为了把时间调整得更准确一些,与阳历中的“闰年”和农历中的“闰月”是一个作用。自1958年开始使用原子钟以来,已经有过多次调整,如1972年、1980年、1983年、1985年、1987年、2008年。

        大家如有兴趣,可接收天文台播发的短波时号,听一听这有61个“嘀答”的一分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