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1日 星期一

    夏粮丰收奠定全年增产基础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11日   10 版)
    新华社发

        正值夏收时节,小麦主产区麦浪滚滚,满目金黄,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当前,我国夏粮生产和全年粮食生产面临怎样的形势,今年的夏粮能否再获丰收,夏粮丰收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夏粮产量有望创下新纪录

        在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启动仪式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如果未来一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今年夏粮将继续增产,并且有望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据韩长赋分析,今年夏粮生产大局已明朗。今年夏粮生产主要有三个特点:面积稳中有增。预计夏粮面积达到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98万亩;单产再创历史新高。据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冬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亩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持平略减,千粒重略有增加,预计亩产将提高10公斤左右;主产区普遍增产。11个小麦主产区都反映,夏粮是增产的趋势。

        韩长赋表示,目前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的压力大,物价虽然有所回落,但可能引起反弹的因素并没有消除,农产品供求仍是紧平衡。夏粮丰收将为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对保证市场供给、稳定物价、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十分重要。

        为确保颗粒归仓,秋粮及时播种,必须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当前,农业部已经对今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预计全国将投入1400多万台套农机具参加抢收抢种作业,其中联合收割机达到51万台,跨区作业服务队超过12000个。

        夏粮缘何能再获丰收?

        今年我国的粮食生产起点高、压力大、挑战多,在这种背景下,夏粮为什么能再获丰收?“主要是政策好、科技强、工作实、天帮忙。”韩长赋说。

        政策信号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第一要素。韩长赋分析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今年年初,中央提前预拨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高产创建等补助资金1325亿元的基础上,又下拨了243亿元农资综合补贴,直接补给种粮农民。此外,今年的政策大幅地提高了小麦最低收购价,小麦每斤提高了7到9分钱,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6亿元用于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助,覆盖冬小麦主产区,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防灾增产措施落实。

        其次,今年夏粮的增产突出了科技的重要支撑作用。为确保夏粮好收成,农业部组织了大批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头,给农民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服务,技术上采取了深松整地、精量播种、“一喷三防”、统防统治等措施,科技对夏粮生产小麦生产支撑明显增强。

        韩长赋指出,今年的夏粮生产中,虽然局地有灾情发生,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总体不错,播种出苗、返青起身、拔节孕穗等关键时节都出现明显降水,对小麦产量形成十分有利。

        目前,“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正从安徽、河南、江苏到山东、河北等主产区,由南向北梯度推进,每天机收面积约2000万亩,持续到6月中下旬。冀、鲁、豫、皖、苏五省的夏粮面积占全国七成多,产量占八成左右,是最重要的夏粮主产区。

        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如何?

        近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每年增加700多万、城市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每年增加粮食需求80亿斤以上。农业和粮食生产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使农产品数量、质量能适应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消费总量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非常重要。对此,韩长赋强调,越是连年增产,出现“拐点”的几率和风险就越大,抓粮食生产不能有紧有松,必须常抓不懈。

        来之不易的夏粮丰收将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好基础,但粮食生产大头在秋粮。如何确保秋粮增产对实现“九连增”意义重大。韩长赋表示,农业部当前要抓好夏种、夏管,确保“九连丰”,力争“九连增”。

        据他分析,由于政策释放信号强、市场价格好,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春播粮食面积增加了400万亩,秋粮生产形势不错。目前,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早稻长势较好,中稻栽插已完成70%;西北地区春小麦机播工作进入尾声,东北地区共完成玉米机播近2亿亩,华北、华东地区棉花、马铃薯等春播基本结束。

        今年,农业部提出“两增一稳”的粮食生产目标,也就是夏粮和早稻增、秋粮稳。去年,我国秋粮增产401.6亿斤。

        “有了夏粮和早稻打个好底子,再稳住秋粮,全年粮食生产就可能实现‘九连增’。虽然秋粮生产还有伏旱等不确定因素,但我们是有信心的。”韩长赋说。

        (本报记者 李 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