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瓦大学博物馆是巴基斯坦为数不多的几座大学博物馆之一。与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不同的是,大学博物馆并不以拥有丰厚的巴基斯坦和国际考古学界的出土文物而著称,而是以白沙瓦大学师生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为收藏品,没有从别的博物馆“进口”任何文物和字画。
白沙瓦大学博物馆分为普什图文化和白沙瓦考古两部分。馆内分设美术、绘画和珍宝馆,收藏了史前石器时代以及犍陀罗时期的出土文物,有精美的袖珍画,各个历史时期的铸币,以及伊斯兰教、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的珍贵文物。其中有陶制牛车,有犍陀罗时期的千尊佛像,有最早的《古兰经》,还有象征着白沙瓦地区古代交往,用整根象牙雕成的千佛像和瓷瓶。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到巴基斯坦普什图民族的起源和与阿富汗普什图族的血肉联系。在这里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缺少资金和交通工具的条件下,几代白沙瓦大学的师生是如何为白沙瓦考古事业和普什图族的文化寻根辛勤工作的历程。
由于缺乏资金,博物馆的两个部分被安排到两个院系多功能厅的一楼。展厅并不大,但内容很丰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座大学博物馆已成为白沙瓦大学励志教育的重要平台。学校一直把由师生发现的考古收藏品视为白沙瓦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大学考古系师生的艰苦努力,博物馆已成为巴基斯坦唯一的普什图文化和白沙瓦地域文化出土文物的博物馆。新入校的大学生都要首先到这里参观,感受“白大精神”。
博物馆内没有固定讲解员,耄耋之年的白沙瓦大学博物馆馆长、著名考古学家和普什图文化专家法鲁克先生就成了这里的义务讲解员。他不仅用挖掘出来的考古文物进行讲解,而且还用自己参加考古科研活动的切身经历加以描述。他的讲解栩栩如生,很有感染力,将发掘出土文物的艰难历程娓娓道来,对普什图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如数家珍。所有的图片和文物都有详细的英文、乌尔都文和普什图文说明。巴基斯坦朋友告诉记者,目前,对白沙瓦地区和巴基斯坦开布尔·帕克同华省普什图族的文化考古和历史研究的经费严重短缺,而研究工作主要依靠这些充满热情、不图报酬白大师生们。是他们的辛勤努力,才使这项研究得以继续下去,他们不断把最新考古发掘物奉献给大学博物馆。
记者采访时注意到,白大博物馆不仅经常举办校、系学生会会议,而且一些学生还把博物馆当做自习教室,一些学生正在认真读书,与摆在展柜内的出土文物相映成趣。
(本报伊斯兰堡6月9日电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 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