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一个并不陌生的话题。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创立了“渗透式文化”、“无障碍沟通机制”等一系列学生教育管理新机制,变灌输式说教为渗透式启迪,变有限接触为无障碍沟通,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学生主动参与管理,打造出一种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青岛高校圈的有关专家称:海都学院这所年轻的学校之所以能在山东数十所高校中屡夺毕业生就业率等多项指标的“第一”,除了他们有着灵活的办学机制,再就是他们那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渗透式文化——浸润心田、教化无声
漫步海都学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茵茵的草坪、挺拔的水杉、浓密的法桐,还有就是随处可见的标语:“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在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蓬蒿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公王”等等,有的印制在条幅上,有的装裱在宣传栏里,还有的写在座椅上,人们将这些称之为海都学院特有的条幅文化、座椅文化。
“不要小瞧这些标语带来的育人成效”——该院姚锋院长是“条幅文化”、“座椅文化”的“总设计师”,他介绍说,学院将每个学年按照阶段性教育主题不同,分阶段推出精选出来的格言、警句,将教育和管理分解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横幅、宣传栏里,同时把精心设计的60张校园休闲椅作为文化载体,进一步浓厚了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渗透式文化,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远胜过大会小会上的说教。就是通过这些随处可见的横幅、座椅,学院将“博学、睿思、行健、至善”的学院精神与“和、勤、竞、雅”的校园风尚落实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0级学生郭冲告诉记者:“刚入学时,看到这些随处可见的横幅、座椅,觉得很新奇。然而此后的每天面对,使自己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胜己者胜天下。它提醒我每天都要努力,不断战胜自我。”
在耳濡目染的校园文化熏陶下,海都学院培养出了众多的优秀学生,涌现出了像在2008年4·28列车相撞重大事故中见义勇为的陈文龙、郝灿琨、孙周、王彪等英雄群体,以及一大批省级优秀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先进班集体和优秀毕业生。
无障碍沟通——搭起连心桥、开辟快车道
“生活区里的垃圾桶数量太少,学院应该考虑设置更多的垃圾桶方便使用”、“中午学生食堂打饭排队时间太长,应该增设窗口缓解拥挤现象”、“学生宿舍楼前的路面出现裂缝,应该尽快处理以消除安全隐患”……在海都学院院长办公室,经常能看到来找姚锋院长提建议的学生,学生围绕关心的问题侃侃而谈,姚锋院长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认真记录。也许,类似的场景在大多数高校并不多见,然而,在海都学院,当无障碍沟通机制这扇门一打开,新气象随之而来。
在海都学院,学生们称姚锋院长是“草根院长”。“很多时候我听学生反映问题的时间比听下属汇报工作的时间还长。我每天上班都要打开电子信箱,回复、批转学生的邮件,几年来累计处理学生信件约6000封左右”——姚锋这样告诉记者。他介绍说,如今,海都学院在校生近万人,每年有几千新生入校,如何能让学院管理者和教师能够及时、顺畅、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让学生的“心声”、“呼声”快速有效地落成“回声”?为此,学院构建起了无障碍沟通机制。在海都学院,姚锋的办公室位置、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并非秘密,任何一个学生有意见、有诉求都可以直接和院长联系,此外学院还设立了院领导接待日,实行了院领导联系系部、管理干部联系学生制度,规范了师生办事流程,建立了“2922110”联动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
“师生沟通有渠道、有事能和院长聊、三年像是三级跳、求学路上铺大道”——工程系大三学生于海龙在跟记者谈起他们学校的无障碍沟通机制时,先绘声绘色地说了几句他原创的“顺口溜”,他说,刚开始入学的时候他对未来很迷惘,后来在一次院长接待日活动中院长向他详细阐述了学院毕业生的发展优势,并鼓励他多利用学院实践活动锻炼自己。自那次与院长对话以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三年来每年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大一的时候当选班长,大二入选学生会,大三由于成绩突出光荣地入了党。于海龙说,在海都学院求学的经历更像在一个大家庭里生活的过程,他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劲头更大了,信心也更足了。
平等参与——学生与学院实现良性互动
学生院长助理李瑶跟记者说起前不久的一次经历,颇有感慨:“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某些公共场所的‘长流水’、‘长明灯’现象时有发生。当我把报告交给姚院长后,说实话,自己心里也没底。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学院就下发了有关整改通知,我提的多条建议也被采纳,这让我感到非常骄傲。”
为强化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推进学院的民主管理,海都学院招聘了学生院长助理,制定了工作制度,院长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学生助理反映的情况,研究解决措施;成立了大学生伙食委员会,对学生食堂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并在每个食堂设立了工作台,现场面对面处理问题;组建了学生安全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掌握各类安全信息,协助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同时,学院还通过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重大事项通报会等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为学院发展献言献策。
广开渠道吸纳学生参与学院管理,让学生享有学院管理的话语权,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关注学院发展、参与学院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海院人,学院强盛我们都受益”——院学生会主席王同飞这样对记者说。2009级电气专业的武丽鸿谈起这个话题也是深有感触,他说:“学院对我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让我们觉得自己真正是这里的主人。”
(本报记者 凌 翔 本报通讯员 雨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