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何遥,我还差得远呐!”6月9日上午11时,还在湖南省株洲市一医院养伤的欧东阳对本报记者说。
5月的株洲,最美护士何遥的名字家喻户晓。株洲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欧东阳也参与了拍摄何遥事迹的节目。他说:“何遥的职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跟女记者出去采访,男子汉应该照顾女同志。看到她快被撞了,我不伸手救怎么行?”(欧东阳事迹详见本报6月9日2版)
“报道英雄,学习英雄,自己也成了英雄。”电视台的同事这样总结欧东阳。
以职业精神迎战坚冰
“摄像机就是他的命!”株洲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陈菁然说。
2008年初,湖南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持续一个多月。京珠高速株洲段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交通完全中断6天。
交通中断后的第2天,欧东阳和文字记者陈菁然上路采访。当时,欧东阳肩扛10多公斤的机器,拍摄救援场面。为防止滑倒,他特意在鞋上扎上草绳。突然,陈菁然听到扑通一声响,回头一看,欧东阳重重摔倒在地,可是摄像机仍牢牢在手,爬起来又继续拍摄。第二天,陈菁然发现欧东阳在拍摄时,佝偻着腰,表情痛苦。陈菁然撩开欧东阳冒着热气的羽绒衣,看到他的背部青一块紫一块。
冰冻灾害还在持续发展,株洲南四县大面积停电。2月1日下午,株洲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携救灾物资赴南四县慰问,来不及吃晚饭,欧东阳登上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赶往南四县。
赶到醴陵的时候天色已晚。欧东阳在雪地上架起设备,抓紧时间报道村民受灾和生活情况。为避免冰雪打湿摄像机,他把棉衣披在设备上。
赶到攸县县城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县城停电停水5天了,四处一片漆黑。欧东阳匆匆吃过晚饭,就跟随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前往攸县红十字会发放救灾物资。在雪地上,借着汽车的灯光,他协助工作人员把一箱一箱救灾物资从车上搬下来。
完成了攸县的慰问工作,就在大家准备赶往茶陵慰问时,雪越下越大,车辆无法前行,安排好余下的救灾物资,已经是凌晨1点多。赶回株洲的途中,车辆突然陷进了厚厚的积雪中。回到株洲电视台已是2月2日凌晨3点多。这次冰雪灾害持续了1个多月,欧东阳每天奔波在抗冰救灾一线,每天发回感人的救援场面。
奔赴新闻一线只因使命所在
汶川地震发生了,灾情就是命令。
2008年5月20日,欧东阳和陈菁然跟随株洲市红十字会赈灾车辆,日夜兼程18个小时,赶到汶川地震灾区。他们不顾余震的危险,拍摄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救援场面。在地震灾区连续奔波10天,行程5000多公里,足迹遍布100多个村镇。回到株洲后,欧东阳又每天协助后期编辑制作人员工作到深夜,制作播出12集系列报道《株洲温暖在汶川》,每集15分钟。
株洲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承办的大型户外竞技活动——“穿越荷塘”快乐田园大冲关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季。活动期间,正值一年当中最酷热的季节,欧东阳担任固定机位拍摄,场场参加,晒得又黑又瘦。负责游动机位拍摄的同事是一名身强体壮的小伙子,在烈日下长时间不停移动拍摄,挥汗如雨,体力消耗巨大。在每场比赛过程中,欧东阳主动与对方轮流交换机位。
2010年8月,欧东阳接到株洲县一位村民电话。原来,在2007年换发二代身份证时,他们所住的地址“栗山组”,被写成了“菜山组”,身份证的一字之差,给村民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台里安排欧东阳同另外一名记者前往村里采访。路途遥远,又要赶回来发稿子,欧东阳和同事天没亮便出发了。他们翻山越岭,挨家挨户调查采访,忙了一上午之后,村民们留他们吃午饭,他们一一谢绝,啃了几口干粮,又马不停蹄前往当地派出所,了解事情的原委。事实调查清楚后,他们赶回台里,及时将稿件编发,稿件播完后,时钟已经指向晚上8点。报道发出以后,村民的身份证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2011年,株洲市广播电视台启动上山下乡爱心支教活动,为山区学校募集支教物资,招募支教老师。作为摄像兼司机的欧东阳和文字记者曹艳,跑遍了株洲南部地区,采访了炎陵、茶陵、攸县、醴陵、株洲县10多所山村小学,报道这些学校的现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大院小学是革命老区炎陵县最偏僻的山村学校,缺少教室和教学器材,没有操场,条件十分艰苦。欧东阳积极奔走,联系爱心单位。在他的努力下,市政管理处为大院小学修建了一块1400多平方米的水泥坪,并建好了旗台,还捐赠了电子琴、电烤炉、跳绳、文具、体操垫等。
2011年9月以来,株洲市广播电视台开展“编辑记者走基层”集中采访活动,欧东阳深入工厂班组车间、农村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家庭,围绕民生主题进行采访报道,反映群众的心声,多次起早贪黑,跟踪拍摄环卫工人、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工人、灯饰维修工人的工作场景,平均每月发稿35条。
欧东阳和尹正艳住在不同的病室。当欧东阳脱离危险以后,马上提出要去看受伤的尹正艳。尹正艳苏醒过来,第一句话也是要去看欧东阳。
医生介绍,欧东阳病情已经稳定,但还需进一步观察和治疗。尹正艳也已清醒,情况平稳。
(本报株洲6月9日电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吴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