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由赵麟斌教授主著的《读<资治通鉴〉札记》(以下简称《札记》),历时八年,终于付梓。作为导师,看到学生在学术园地上辛勤耕耘又取得了新的成果,感到由衷高兴。展卷拜读,如坠汗青,如饮醇醪,如沐春风:经济学出身的作者能够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底蕴审视《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这部名垂千古的编年体通史,并凝聚而成《札记》这一学术著述,实属不易。通览全书,可窥其中的学术特色:
一是彰显一个主轴。《札记》依据《通鉴》编年体的体例方式,顺序编写,形成鲜明的传承脉络,历史感十分明显,也有利于读者对照原文查阅。同时,《札记》在以时间为主轴时,充分考虑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类别内容在著作中的分量,保持了《通鉴》这一历史巨著以政治、经济、军事为中心的特点,处理得恰如其分,可谓解读之精品。
二是凸显两个中心。《札记》撰写秉承史书编撰的优良传统,旨在为今人或后人提供做人与做事这两个亘古不变的立世之本的借鉴。做人,这是古老而又常思常新的话题。《札记》问题意识非常强烈,指向非常明显,阐述非常透彻。
三是尽显多学科视角。《札记》的撰写是以领导学为主要视角而展开的,并结合人文社科的相关知识,做了多视角的阐发,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使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增进了作者与读者之间以书为桥梁的无声沟通。
应当说,当前学界对《通鉴》的诠释更多是注重普及国学或以史为鉴,通过白话文翻译、故事改编等方式进行解读,体现的是专业性和实用性。而《札记》的写法更多地结合了学者、领导干部和广大民众共同的话语体系,使理论深度、专业难度、叙述广度、实用力度得到有机结合。赵麟斌教授撰写此书,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与其长期以来的艰辛努力分不开的,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的:“吾辈回归史书,依己所学,综其所悟,终成今日之以领导学视野所撰之札记。”长期以来,他认真研究当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打破学科壁垒,方有多学科视野审读《通鉴》之成果。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