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0日 星期日

    科学发展的先锋

    ——记第二炮兵“常规导弹第一旅”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10日   01 版)
    旅长谭卫红、政委张继春、参谋长张益朝在指挥车内指挥实弹发射。陈双维摄

        初夏,高原戈壁,绿意初泛。

        一声“点火”,神剑飞天。这是第二炮兵“常规导弹第一旅”成功发射的第114枚导弹。

        组建19年来,他们用100多次惊天巨响昭示天下——只要祖国需要,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随时能把复仇的烈焰,投向侵略战争的策源地。

        长剑战车的每一次冲刺,都仰仗科学发展观的巨大推力。

        在出征路上,这个旅勇于探索,敢为人先,人称“科学发展先锋旅”。

        开启“核常兼备”新纪元

        1995年盛夏,一支神秘的导弹劲旅,悄然挺进南国密林。

        声声巨响,震惊全球。执行这次导弹发射任务的,就是组建只有两年的“常规导弹第一旅”。又一个初春,他们向某海域成功发射数枚导弹。这一年,中央军委主席签署命令,给该旅荣记一等功。

        组建常规导弹部队,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常规导弹第一旅”横空出世,开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核常兼备、双重威慑”的新纪元。

        向科学理念要战斗力——这个旅一组建,便把树立科学理念,作为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思想先导,创下当年形成发射能力,次年形成作战能力的奇迹。4年后,他们能执行应急任务;6年后,便跨入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在“常规导弹第一旅”刚刚落成的旅史馆内,半间破旧的“茅草屋”,3根旧圆木搭成的“创业门”,放在了全馆的中心位置。旅党委用心良苦——再现当年的“茅草屋”,留下过去的“创业门”,无非是让大家牢记两个字:创新。

        坚持科学理念,势必与创新同行。靠创新,他们找到缩短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周期的“诀窍”;靠创新,他们找到从机械化快速向信息化转变的“钥匙”……创新,永远是战斗力长盛不衰的“不二法门”。

        如今的“第一旅”,创新蔚为风气。训练场上,自主创新的“仿真弹”犹如实装列阵;推演大厅,模拟战场犹如实兵对弈。他们探索出的“三讲”训练法和“营营对抗”训练法,使训练效益陡增,双双进入二炮军事训练“十大创新训法”,在二炮全面推广。

        打通信息“奇经八脉”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风云,这个旅向科学训练要战斗力。

        他们长年坚持“月装备拉动、季野外驻训、年合成训练”。从熟悉地域到陌生地域,部队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被“逼”进荒野和高原,机动距离越来越远,作战半径越拉越大。

        2010年盛夏,“常规导弹第一旅”数支发射分队在西北大漠摆开战场。导弹呼啸刺向苍穹,在蓝天上写下一个硕大的惊叹号。这是该旅成功发射的第100发导弹,铸就“百发百中旅”赫赫战功。壮美的弹道背后,蕴含着“常规导弹第一旅”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一次次羽化蜕变——突破气象“禁区”,实现从“择机发射”到“随机发射”的转变;提高机动能力,领略从“固定发射”到“机动发射”的变迁;紧贴实战背景,打造从“和平环境”到“战场环境”的升级。

        与兄弟部队不同,这个旅官兵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自身的体系融合,他们打通信息流转的“奇经八脉”,实现作战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让导弹长出了“三头六臂”。他们建成作战指挥、军事训练、阵地综合信息和日常管理4大系统,初步实现指挥筹划自动化、数据采集模块化、信息发布实时化……部队不出营门,就能实现合成训练。

        向科学育人要战斗力

        在“常规导弹第一旅”,有两件事令官兵津津乐道——一件是,19年,走出19名擎旗仗剑的导弹旅长,其中4人成为将军;19年,输出700多名各类指挥和技术人才,像一粒粒“种子”,在整个战略导弹部队开花结果。

        在旅政委张继春看来,人是战斗力的决定因素。科学育人,才能为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他们向科学育人要战斗力,着眼“常年战备有替补、战斗减员有备份”要求,打破常规培养人才,通过大规模超前培训骨干,采取“裂变式、滚雪球”的方法,推动官兵“一专多能”向“多专多能”嬗变;不添丁、不加口,全旅发射单元数量增加,实现战斗力“扩容增效”。

        为此,这个旅营造一系列育才机制。

        他们建立“优秀后备指挥人才库”、“技术尖子人才库”,每年开展军事技能大比武和“六类标兵”评选表彰活动,将80%以上的立功指标用于军事训练,设立人才奖励基金,每月为技术尖子和技术骨干发放津贴。

        他们“借船出海”——与5所军地院校协作办学,全面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他们还开办育才中心,电子技术、数码制作、美术工艺、书画艺术、音乐制作等“五大工作室”,育出一批“训练有虎气、工作有才气”的“小能人”。

        他们坚持用打赢的标准选用打仗人才,实施分级考评、竞争上岗,以危机感催生紧迫感。全旅官兵人人过硬,有30多人获得全军优秀人才奖;营连主官100%通过技术能手考核,技术干部八成以上有指挥岗位任职经历;实现主战分队有“金手指”、“神瞄手”,保障分队有“修理大王”、“金牌预报员”等。旅里由此涌现出“全军科技练兵先进个人”高津,“第八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被二炮授予“矢志基层建功立业优秀连长”荣誉称号的硕士连长沈方泉、“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夏小平、90后“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尉霞等一批优秀人才。

        一种习惯内化于心

        1999年、2009年,两次北京国庆大阅兵,“常规导弹第一旅”都是战略导弹方阵的“排头兵”。

        威武的阵容,源于严明的纪律;严明的纪律,得益于科学的管理。这个旅党委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以此作为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可靠保障。

        他们坚持按照条令条例管理部队、建设部队,始终做到应急不应付,超常不离谱,制定《科学管理100条》,修订教育训练、行政管理、后勤和装备保障等方面的27项制度规定,杜绝了管理空当和死角。

        他们抓管理就像抓导弹测试那样精细,不搞“概略瞄准”。这个旅探索建立系统管理模型,拟制年度工作流程图,将管理指标量化分解为9项101条,使之可管控可操作。目前,旅装备完好率、可用率均为100%,连续10年被表彰为全军武器装备管理先进单位;覆盖几十个重要点位的视频监控系统,做到官兵千里之外“面对面”、“零距离”。

        他们有一种习惯内化于心,就是守纪如铁。这个旅坚持依法从严治军,从落实条令条例抓起,从日常养成严起,从领导机关做起,严格按章管理、按纲施训、按规操作,一点一滴雕塑部队威武“军风”;旅党委常委“一班人”严格自律,与基层官兵一起出早操、练体能,军容不整同样被纠察。当习惯一旦成为标准,部队无论走到哪里、执行什么任务,都是一个标杆、一道风景。

        “赞誉”中找出“问题”

        在现代战争的链条中,保障力量是重要的一环,“主战强、保障弱”难免会使战斗力链条“断链”。为此,旅党委向科学统筹要战斗力,自觉运用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确保战斗力的每一个环节都过硬。他们确立“不让一个连队掉队、不让一项工作平庸、不让一个要素滞后”的“三不”标准,实现整体提高,全面过硬。

        他们坚持任务越繁重越要固根本,每次执行发射和演习任务,都把政治教育纳入训练计划、理论课堂搬进车厢、讨论交流放在阵地、学习资料装进背包,保证重大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广泛开展“固强补弱打基础、科学发展当尖兵”活动,形成5类58项建设方案、工作计划、秩序手册等规范性成果;组织开展“知情功”背讲、“说理功”串讲和“疏导功”、“解难功”对抗答辩,提高干部骨干爱兵意识和带兵能力,夯实基层建设根基。

        他们坚持任务越重越要谋长远,每次完成重大任务,旅党委“一班人”首先坐下来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找差距定措施。这个旅新型执行导弹试验发射、整旅合成训练、国庆首都阅兵等重大军事任务,样样“出彩”,各级都表扬他们“突击能力强”、“完成任务好”。而旅党委偏偏在这些“赞誉”声中找出了“问题”:单项工作“突击能力强”不代表“天天都强”,“完成任务好”不代表“天天都好”。他们追求的是“天天抓准备,常年高戒备”。

        正是靠这种科学统筹之功,部队战斗力建设和全面建设年年上台阶、项项都过硬,全旅所有营连主官100%参加过重大任务;所有建制营连全部立过功受过奖。旅党委11名常委,全都熟悉作战流程和指挥程序,能够独立组成一套发射班子;机关营以上干部,人人上装能操作、上岗能指挥、上阵能打仗。

        (本报特约记者 陈寿富 本报通讯员 蔡瑞金 李永飞)

        短评

        “第一旅”的证明

        这是一支“党指到哪儿,咱就打到哪儿”的英雄部队,曾创造“让导弹长出‘三头六臂’”的光荣传奇。他们成功的秘密在于:向科学理念要战斗力,向科学训练要战斗力,向科学育人要战斗力,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向科学统筹要战斗力。一句话,始终高擎科学发展观大旗,“向前,向前,向前”,因而最终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第一旅”一飞冲天的历程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战无不胜的;一支永远向着太阳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