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浪席卷印度,中部德里地区的气温高达44.4摄氏度,再创新高,东部奥里萨邦气温直逼47摄氏度,高温造成81人死亡。与此同时,南印地区也发生严重干旱。《印度时报》报道称,今年1月至5月,纳加拉霍雷野生动物保护区已有23头大象死于干旱,而去年13头大象死于脱水或饮水污染导致的肠道感染。
尽管印度每年都有上百人因热浪和高温而死亡,但印度人依然被冠以“全世界最耐热的人种”。酷热气候锻造了印度人的抗酷暑能力。首先是印度人的出行之道。中产阶级人士在夏季出行前,都习惯通过广播、电视查看实时温度,“避开高温,减少出行”是印度人的“消暑之道”。整个夏季,白天在户外活动的人很少,从上午11点至下午3点太阳照射最强烈的时段,新德里的大街上几无人影;所有的建筑工地空空如也,厚厚的水泥管子里,偶尔能发现一两个睡觉的劳工;在旅游景区和广场草地,中午时段更是人迹罕见。
其次,印度人发明了不少避暑防毒的方法。最简易的“防暑服”是无领或圆领的“古尔达”,棉布质地,肥大宽松,袖长至手腕,下摆至膝盖,透气吸汗,能够保持身体干爽,还能使皮肤避开烈日的烘烤。印度拉贾斯坦邦的居民避暑的方法则更为奇特,他们通常会在长衫的口袋中放上几个去了皮的洋葱。据当地居民介绍,洋葱可以吸收身体热量,起到降温避暑的效果。在印度农村地区,农民们通常会选择一种陶罐来储水。这种陶土罐制作简便,不用高温烧烤,定型晾干即可。用陶罐盛水,放在室内避开阳光的角落里,就可达到冷却的效果,陶土本性较凉,能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炎热的天气里,细菌传播快,印度人喝水时嘴不接触容器,避免感染传染病。
第三,印度政府和学校的避暑措施人性化。为保护儿童避免高温侵袭,印度政府要求学校根据酷暑变化情况决定暑假时间。在印度校园中,通常都会看到饮用水冷却机,每天限量的市政供水通过屋顶储水罐沉淀后流入冷却机,学生们可以喝到冰凉的饮用水,这是除电扇外的第二个降温避暑的好选择。
最后,高技术为印度人避暑带来了福音。最近几年,印度开始使用配备有蓄电池、能用于临时储电供电的逆变器。这种家用逆变器一般带有两块、四块或八块大型蓄电池。停电时,逆变器将蓄电池内的电输送到电器上,只要平时确保充电,配有四块蓄电池的600至800伏安的逆变器,便能够在停电时保证四个吊扇和一台电视机的正常运行。另外,印度当地的建筑师已经开始尝试用环保的建筑工艺来节约用电,比如加厚墙壁、在房子周围种上“树墙”,以及使用“地道空调”等。目前,印度城市中最为常见的是一种简易的土空调。土空调构造简单,外形好似一只铁皮百叶箱,三面均加装稻草,一面安装了排风扇,底部是蓄水槽,三根塑料管将一个小型抽水机与稻草相连。接通电源后,水泵会将水抽起,打湿稻草,再由排风扇将水气吹出,起到降温和加湿的双重作用,除环保外,其价格仅相当于分体式空调价格的十分之一,电耗也很低。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 戎 本报伊斯兰堡6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