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心”的不可承受之重
1
雄踞华北平原北端的北京,担当中华民族的首都已有800多年。作为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已从3000年前蓟国的一个小镇发展成今天一个庞大的现代化都市。
尽管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上世纪末已降到了千分之一以下,但北京的14个城区、2个行政县的总人口依然从1949年的200万猛增到2010年的近1800万。与此同时,北京的“中心”优势使得每年近300多万外来人口和数以万计的企业、公司潮水般涌进这座城市,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中。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城区的人口密度就已达每平方公里2.6万人,为世界人口密度之最。
伴随经济的腾飞,北京人的生活水平总体已实现小康,开始向富裕的目标迈进,消费结构明显变化,生存性消费比重下降,享受性、娱乐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比重一路飚升,北京的发展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然而,这座远离江河湖海的国际都市终因水资源的先天不足和人口、经济的巨大膨胀,遭遇了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疾障。
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干旱一直横扫北京。在北京历史上作用非凡的泉水如今已全部销声匿迹。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兴修的大小85座水库,现在只剩官厅、密云两处水库,且官厅水库的水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污染严重,不能饮用的四类、五类水。由于连续的干旱和上游工农业及经济的发展,官厅、密云的水已越来越少,全市入境水量锐减到4亿立方米。以永定河上游的官厅水库为例,20世纪50、60、70年代的年平均来水量分别为19亿、13亿、8亿立方米,到了80年代,每年来水量2亿多立方米,90年代只剩1亿多立方米。
半个世纪以来,永定河上的官厅水库在向北京人提供了400亿吨生命之水后,满目疮痍了,连年的干旱使它常常降到死库容以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持续干旱,许多水库塘堰干得亮了底,水量已降到死库容的官厅水库还坚持向北京供水。1997年,因水量不足加之沿途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官厅水库不得不停止向北京提供饮用水,有限的污染水也只能为少数工业所用。
北京人偌大的一个水盆,就这样说没就没了!
而这时的母亲河永定河呢?自官厅水库建成后,永定河上共修了3座大型水库、19座中型水库、28座小型水库。修水库就是在江河上建大坝拦截江水或河水,层层建坝,层层拦截,最终,北京的母亲河断流了,干涸了,一条生命之河死亡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水资源一直紧缺,为了满足城市用水,三家店以上的永定河水几乎全部引入市区,使三家店以下70多公里的河道长年断流,河道两边土地沙化。近些年,永定河沙石盗采猖獗,致使河道内沟壑遍布,河床裸露,每到冬春季节,西北风顺河而下,京城顿时风沙弥漫。由于根本无水补给永定河,加上严重超采地下水,北京西部地区第四纪地下水已经全部疏干,永定河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昔日的“卢沟晓月”已经不再,饱经700多年风雨沧桑的卢沟桥,孤寂而衰败地架立在荒草萋萋、流沙滚滚的永定河床上。人们只是在想起抗日战争时才偶尔想起它,唯独桥栏上700多尊石狮阅尽了人世沧桑……
和永定河一样,于北京至关重要的另一条河是潮白河。潮白河是海河北系四大河流之一,是北京市的第二条大河,流经北京东部密云、怀柔、顺义、通州等4个区县,总流域面积达19000余平方公里 ,其中在北京市内的流域面积5600多平方公里,占北京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北京水资源的三分天下。在潮白河上游已建成的密云、怀柔等5座大中型水库,是贯穿京东4个区县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首都副食、蔬菜、粮食的供应基地。这条环境优美、水质清洁的大河是北京的主要水源,沿岸分布着七大水源地,日供水能力70万吨,在北京供水持续短缺的形势下,潮白河水源地对缓解供水紧张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年向市区供水8亿至9亿吨,占全市自来水供水能力的三分之一。
潮白河作为北京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水源基地,对于整个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城市规模的急剧膨胀和用水需求的不断增长,已严重破坏了潮白河水资源的平衡,造成潮白河地表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度开采,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2
没有水怎么办?打井超采地下水!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打井,年年打井,年年超采!华北地区前前后后打了90万口机井,其中北京4万多口,人们把自己世代居住的土地戳得像筛子底一样!你打一口,我挨着你打两口、三口!厂厂都在打自备井,村村都在打饮水井、灌溉井。一口不行打两口,两口不行打三口、五口、十口。现在,仅北京市区内的井,就已打到2400多口……母亲再慷慨,血管内的血也是有限的,于是,打下100米没有水,就打200米、300米!浅层水抽完了就抽深层水。十多年前,国家水利部前部长汪恕诚先生就说,90万口机井已将华北地下水几近抽干,北京公主坟一带的地下水已打到了基岩,打到基岩的概念就是地下水一万年都难以恢复!
潭柘寺的老龙潭也干了,打下400米才见到水!传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是给北京人带来千年佛光的佛地啊,而佛地的水也快被抽干了!
全民打井的结果,最终使海河流域出现5万平方公里的漏斗区,成为世界漏斗区之最。北京也出现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地面开始沉降,最大沉降已达1米多!
华北几百万人因喝深井抽上来的超标准高氟水而经受着氟骨病的折磨:黄牙、牙齿脱落、骨质疏松、驼背、腰腿变形,许多人因此失去劳动能力;
华北沿海地区因超采地下水而导致地面沉陷、房屋倾斜、道路开裂、海水倒灌……
2011年5月16日,我随中国作家采风团赴中线调水源头采风,车经鄂豫两省边界时,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宣传处处长杜丙照突然从前排座位上站起,转身望着我们全体大声说:“北京水务局已向外界公布,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只剩100立方米了!”说着,他举起了手机,“我刚接到这条短信,就有8个要求采访的电话打进来……”我异常沉重地在想这“人均100立方米”,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2005年我采写《大江北去》一书时,北京人均水资源量是280多立方米,仅仅6年,就锐减了三分之二!按照国际标准,人均1000立方米水是发展极限,人均500立方米就是生存极限,而人均只有100立方米的北京还在可着劲儿地发展成为国际化中心城市,2000万人还在无忧无虑地消费着水!人均8000立方米的美国、人均88000立方米的加拿大依然在90%地回收中水,依然在发明“雾水收集法”;而几亿人寄居的中国北方、几千万人寄居的北京,却难以使用中水,仍在用从几百米深的地层下抽出的宝贵的饮用水,冲厕所、洗车、浇高尔夫球场、冻冰凝雪造人工滑雪场……一个高尔夫球场、一个滑雪场用的水,是几百个家庭一年的用水量啊!
3
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紧缺,开辟非传统水源,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已成为节水的重要途径。北京目前已建成中水设施300多个,在建的100多个。另外,2010年,北京市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了91%,不节水器具已全部退出北京市场,各级节水单位改造节水马桶1万套,40家高耗水企业退出北京市场。一系列的节水措施和法规的推进,使得北京市用水总量由2000年的40.4亿吨,减少到2011年的35.7亿吨,其中利用回收水近7亿吨;万元GDP耗水量由同期的151吨减少到29吨。海淀区用水效率更是明显提高,每万元GDP耗水量仅为10.9吨,农业用水节水灌溉率达到100% ,公共场所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9%,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4%。
十几年,尤其是近5年来的努力,使北京市主要用水指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北京没有水,北京人在节水,北京努力了!但无论怎样努力,北京年缺水12亿吨、远期缺水17亿吨的困境,无疑已无法逃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外来水补给,北京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将滴水全无。别的不说,生命没有水能维持几天?
北京市水务局一负责人曾说:
北京地区的可用水量已经非常有限,尽管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我们已无水可用。实现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措施。届时,北京年平均将可获得12亿吨补充水量,远期可获得17亿吨,可基本适应北京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近期和远期发展的需要。现在工程已上马,这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根本希望……
中线移民的大担当
4
2008年10月,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终于决定,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工程正式启动,丹江口水库2013年开始蓄水,2014年汛期后往北京送水。
消息传来,作为调水源头的十堰,作为已有300多万移民的移民大省湖北,便开始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远比三峡移民更为复杂、更为艰辛的大移民行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湖北丹江口水库调水一路北上,解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的水危机。蓄水量为290亿吨的汉江丹江口水库,原定2010年开始每年向中原、华北、京、津输送95亿吨生活、生产用水,后因种种原因,改为2014年开始向北方四省市送水,2030年以后,每年将输送130亿至140亿吨水!丹江口水库将成为北中国人最大的一口水井,一口生命之井!
湖北十堰,将成为中国的水都!
丹江口大坝加高蓄水后,3000公里的库岸线,290亿吨的蓄水,相当于20个十三陵水库、7个密云水库的库容。10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将淹没十堰上千公里公路、600多个码头、120多家企业、13个集镇,损失非常惨重!这么多基础设施的恢复需要时间,困难可以想象。
而真正的困难是移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丹江口大坝建成蓄水,十堰28万移民离别了家园;南水北调二期工程,十堰又有18万移民大迁徙,其中8万人外迁。
中央领导说:中线调水成败的关键在移民。湖北省领导说:中线调水移民是天大的事!
为了缓解北方水困境,十堰18万移民开始上路了!
5
早在1959年12月26日,经过10万筑坝大军长达10年的奋战,汉江丹江口工程截流合拢。三千里汉江在人们高呼“万岁”声中被拦腰截断了……
此后,汉水和丹水开始倒流……
有着辉煌文明的郧阳古城开始沉沦……
号称铁城的古均州城开始沉沦……
庞大的武当山脚下的古建筑群开始沉沦……
道教文化的瑰宝——壮丽的净乐宫、迎恩宫开始沉沦……
土地和森林开始沉沦……
房屋、码头、公路、邮电线路开始沉沦……
28万湖北库区移民开始了艰难的迁徙之路……
从1990年长江委在库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实物指标调查并下了禁建令,至2008年10月国务院南建委宣布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工程启动,在这18年中,工程一直处在“要上马”的时紧时松的声浪之中,库区百姓和政府再也不敢建设,也不让建设了。如果说,过去当地还小打小闹地上了一些小工程,自1990年后,他们就不敢上了,也不敢招商了,老百姓也不敢盖房子了,所有的硬件建设都处于停滞状态。然而,工程始终没能上马。一晃18年过去了,他们错过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最辉煌的年代!
2003年,国家正式下达停建令,规定172米水位线下一律不准再建任何项目,否则一律不予补偿。自此,库区经济、人民生活完全处于“冻结”状态。
对于几十年来依然生活在艰难、贫困之中的丹库移民,他们时时都在大声疾呼:要搬快搬,我们实在拖不起了!我们的房子都拖塌了!我们的媳妇都拖没了!
丹江口市均县镇书记张兆华说:“1992年,库区开始执行国家停止建设的‘禁建令’,均县镇发展停滞,镇上不建车站,村里不修公路,村民房屋变危房便租用帐篷度日以待搬迁。本以为等一等就要移民了,而这一等,就是十七八年。十几年来,我们镇几乎没有变化。市里一位领导前年过来视察时说,这里比10年前还破落。全国其他农村的‘村村通’工程在这里被取消了。建了也白建,还是要淹没,建了也不赔偿。洪家沟那几个村至今未通水泥路,一到雨天,泥泞不堪,孩子们上学要坐船到十几里外的村子,许多村民的土坯房不断出现裂缝。到2008年,眼见着有几户的房墙裂缝大得能伸进手臂,风一刮就摇摇欲垮,但移民的命令还没有下,不得已,镇上给村里有危房的家庭发了救灾帐篷,有几户村民一家老少三代都挤住在帐篷里。帐篷冬冷夏热,许多家在帐篷里一挤就是好几年。”
十堰市郧县舒家沟一位35岁的男性移民在网上这样感慨:“南水北调让我惆怅,这里将是一片汪洋,漫长的等待呀,不知让我们搬向何方,哪里将会是我们新的村庄,何时我才能找到我的新娘,暂时的住所呀,如今我像被逐出家门的小羊……”
我曾沿着汉水、丹水走了3个月,3个月里,我仿佛总听到一个焦灼的声音:南水北调,你到底什么时候上马?我们实在等不起了!
6
湖北省8万外迁移民全部在本省安置。中国政府在解决北中国水困境的同时,对库区移民全部实行“有土安置”,即保证人均1.5亩耕地,人均0.1亩集体用地。
自2009年3月开始,历时7个多月,湖北省库区十堰市共组织750批(次)、2万多名干部和移民代表、4800台车次,分赴9个安置市33个县以及5个农场的安置点,进行考察对接:安置点选址对接,移民建房规划,房型、户型对接……
最终,在移民反复选择、大部分自愿的基础上,将原初规划的510个安置点优化调整为194个,百人以下的安置点大大减少。安置点规模小、不集中、区位差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省委书记李鸿忠多次强调:要把党和政府对移民的感情体现出来,要把移民对国家、对大型工程做出的突出贡献,通过对他们的优厚待遇体现出来。老话讲:“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柴窝”,离开世世代代辛辛苦苦创业建成的家园,即便外边有金銮殿,感情上也难以割舍,何况还要考虑新地方生活环境能否适应的问题等等。面对着为国家重大工程做出巨大牺牲的移民,我们格外要拿出真感情,付出真辛苦。特别是要坚持 “优越、优先、优厚”原则,努力实现 “三个好于”,即:收入要好于原来,环境要好于原来,生活总的情况要好于原来。
他定下目标:必须把移民安置点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湖北大规模移民计划为“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即“四二三计划”。
面对紧迫的“四二三计划”,李鸿忠说:“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神圣政治任务,必须确保完成。完成好这个任务,是全国的大局,没有代价好讲,我们是共产党员,是一级政府的负责人,我们在岗在位,就必须承担这个政治责任,这是岗位职责所在、党纪政纪所在。也可以不干,不干就不要戴这个帽子,让出这个帽子才可以不背这个政治责任。”
“四二三”计划,湖北吹响集结号!
1万名库区移民包保干部宣誓:“忍辱负重,在所不惜!一切为了移民!为了移民一切!”
7
作为湖北省唯一有迁出任务的移民大市,十堰市各级政府要人在2010年这个春节,都有一种莫名的心紧,心紧的原因就是大搬迁要开始了。除了数不清的工作要做,数不清的矛盾要化解之外,他们还要等待安置区房屋建设完工,而恰恰是建房过程中,移民对房屋质量的敏感和不满意每每付之上访、围堵政府。他们心紧的还有一个原因:6个月时间搬迁8万人!这是一个什么速度啊!三峡大移民18年才外迁16万人,秭归也是一个县,10年才迁了3万人!可十堰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啊。如果把2009年一年的前期工作算上,也只有一年多时间,真是天大的工程、天大的任务、天大的艰难啊。
2010年6月12日,十堰市召开全市南水北调移民工作大会。这次大会,既是前一阶段试点移民工作经验的总结会、表彰会,也是启动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移民搬迁的誓师会。市委书记陈天会在大会上强调:“移民是十堰市天字号工程。”他说:“移民工作与国家发展、国家利益、国家大局紧密关联,移民工作做好了了不得,做不好不得了!”又说:“我们处在这个地区,赶上了为国家做贡献、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时代,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不当功臣,便当罪人。”
陈天会再次号召全市党员干部:“一切为了移民,为了移民一切!举全市之力,完成18万移民的外迁、后靠,保证一江清水按时送北京。”
陈天会的讲话在库区各县市引起巨大反响,一个声音、一个意志、一个纪律,在各级移民干部心中轰鸣:“不当功臣,便当罪人!”
2010年11月28日,是湖北移民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全省完成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武当山特区4个县(市、区)、21个乡镇、163个村的移民外迁,十堰市共组织119批次、18023户、76652人迁往湖北省9个市,武汉、襄阳、荆门、荆州、天门、黄冈、潜江、仙桃和隋州等9市所属的21个县81个乡镇、194个安置点,全部实现安全接迁。十堰市先后出动搬迁车辆10333台次,转运移民货物12万吨,累计行驶里程超过850万公里!做到了 “车不掉漆、人不破皮、不伤亡不漏掉一人”,实现了平安、有序、和谐搬迁。
在700多个日日夜夜里,湖北省各级政府官员、百万移民干部和建设队伍、近8万外迁移民,全部卷进了南水北调大移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之中。无数的艰难、困苦,不尽的血汗与泪水,诠释了一个国家的意志、一个执政党的信心。一个以局部的牺牲赢取全局利益的大政,只有在中国才会实施、才会成功、才会实现!
2010年11月29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向湖北省人民政府发来贺电,贺电说:“湖北省创造了移民工作新的辉煌,在新中国水库移民史和水利史上书写了新的篇章。”
(作者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曾有多部作品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