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毕业生艾杰,入伍3年发表作品1000余篇,被特聘为全军政工网特约通讯员;同届毕业生杨爽,荣获三等功;2008届毕业生刘柏羽,荣获三等功……
近日,记者在哈尔滨理工大学采访时惊讶地发现,该校培养的国防生规模虽然不大,但获奖比例较高,在校生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奖励高达138人次。哈理工国防生在校违约率低,到基层部队后的“回头率”为零。为何他们培养的国防生能扎根基层部队,并在短期内脱颖而出?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瞄准需求:跟踪问效做得实
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后备军官学院的荣誉室,整整一面墙上密密麻麻摆放着学院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得到荣誉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校长武俊峰说。
据武俊峰介绍,该校2003年开始为第二炮兵培养国防生,2006年成立后备军官学院,专门负责国防生培养工作,军地双方密切合作。
“部队任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国防生缺什么就补什么。”针对记者的提问,后备军官学院张立双院长的回答简单明了。
据介绍,为了解部队实际需求,学院经常选派干部教师到部队“当兵锻炼”,并就“国防生在校期间应加强哪些素质和能力培养”等问题与官兵座谈交流。通过“当兵锻炼”,提高了军事素质,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国防生养成教育工作更加接近部队需要。同时驻校选培办还成立军政训练督导小组,让返校读研国防生干部与国防生结成对子,组织感悟军营恳谈会,并组织编印《在校国防生应知应会50问》、《毕业国防生应知应会50问》。
学院还建立了毕业国防生跟踪问效机制,通过建立“毕业国防生信息网”、到部队走访调研等多种途径,了解部队专业人才需求和该校已毕业国防生任职情况、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现实表现,请部队领导就国防生干部素质弱项、能力缺项进行把脉会诊。学院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整、完善培养方案。
思想稳定:扎根基层留得住
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园里,你总能看见身着军装的学生或去教室上课、或去图书馆学习,整齐的队伍在校园行进、在操场训练,已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最初穿着这身军装,感觉自己很酷,但现在这身衣服时刻提醒着我,身为国防生,一定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一位国防生谈及着装感受时这样说。
当今社会思潮空前活跃。如何在开放包容的地方高校培养军队需要的政治过硬、思想稳定的合格人才?武俊峰告诉记者,学校把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放在首位,从“忠诚”教育入手,使国防生从内心深处信党、爱党、跟党走。同时注重培养国防生诚实为人、踏实做事的优秀品质。
“要让学生在学校就了解部队生活,认知未来工作环境,学会吃得了苦、不怕吃苦。”张立双说。
为此,学院利用暑期组织一年级国防生到国防生军政训练基地进行军政集训,主要内容有队列动作与指挥、战术、政治教育、条令条例教育、实弹射击、参观学习等;每年暑期,组织优秀国防生组成军事实践小分队到部队体验生活,与士兵同吃住、同训练、同劳动,学习部队的好作风、好传统。通过军事实践,使国防生更加直观感受军营、体验军营,强化军人意识,提高军事素质。
业务过硬:部队欢迎用得好
国防生作为军队后备军官,毕业后要担当起基层指挥员的重任。为让每个国防生都有岗位任职锻炼,个个都有带“兵”经历,后备军官学院组建了国防生大队,下设模拟连、排、班,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学生骨干实行全员参与、轮岗任职。开设10门军政理论课和“带兵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学院军事教师和驻校选培办干部分专题辅导授课,返校读研国防生做任职经历报告,谈体会、传经验,引导他们在模拟代职中树信心。定期在模拟连开展政治教育授课演示、军事训练教学法示范、部队基层各种例会观摩,帮助国防生贴近岗位学管理,进入角色学带兵。2008届国防生孟令国曾在模拟连班长、排长、连长等岗位锻炼,毕业分配到部队后,当年就带出一个标兵排,并荣获个人三等功。
此外,学院实行“综合+特长”的国防生培养模式,在培养国防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对国防生写作、口才、摄影等技能的培养,建立10多个特长小组。组建国防生话剧社、创办忠诚杂志和砺剑报,放手让学生当主角、唱主戏,努力拓展国防生综合素质。
目前,哈尔滨理工大学已向部队输送了600多名毕业生。毕业生以素质好、能力全、适应快受到毕业生集训基地、军事院校、基层部队的一致好评。(本报记者 朱伟光 特约记者 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