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5日电(记者李韵 通讯员贾彩彩)今天上午,国家文物局童明康副局长在北京居庸关长城郑重向公众发布:经国家文物局组织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历代长城的数据。
历尽艰苦 摸清家底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也是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长城保护条例》,国家文物局就此启动了长城保护工程,并将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2007年,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测绘局合作开展了明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此后,国家文物局又组织持续5年的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资源调查。
根据今天发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成果,国家文物局经过各省申报、专家审核、各省复核和专家委员会集体评审的严格程序,于今年5月批复完成了长城认定工作。认定长城分布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历代长城的数据。
志愿守护 信念相承
数千年来静默矗立的长城依然伟岸,保护责任却重于泰山。在活动现场,数十年来默默行走在长城上的保护员和调查员讲述了他们与长城的故事。
68岁的北京农民梅景田,每周都会走在20多公里长的山路上巡查古长城,阻止破坏行为。没有一分钱薪水,他却默默坚持了30年。
来自甘肃的业余保护员姜有玉也在保护长城的道路上一干就是29年,从青春韶华到两鬓染霜,他跑遍了横贯全乡的30多公里长城,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无私奉献给了气势恢宏的古老长城。
活动现场,代表着被认定的15个省市的15幅长城画作,由老一辈保护员传递到年轻志愿者的手上。简单的动作,传递下去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让人们看到了青年志愿者的一份理想和长城保护的美好未来。
加强管理 任重道远
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投入5亿多元用于长城保护,为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项工作的完成,使有关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全面、准确地掌握了长城的保护管理现状,明确了各类长城遗产的范围和属性,确定了长城的保护身份和法律保障。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已认定的长城有义不容辞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再不能借口“这里不是长城”而疏于管理,甚至使之遭受损坏。
童明康强调,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长城“四有”基础工作和长城保护队伍的能力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长城保护管理体系;编制完成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实施重点段落的抢救性保护维修工程,全面排除重大险情,基本解决长城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
万里长城厚重的墙体之上,凝结的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沧桑。长城的雄风,长城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今天,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已经初获硕果,长城保护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呼吁社会关注长城,提高全社会的长城保护意识,但愿“万里长城万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