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

    艺坛杂议

    盛世思危:文化安全

    赵葆华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05日   07 版)

        真理总是能超越具体的历史时空而具有恒久的思想力量;检验真理的时间,反倒成为真理传播的推进力。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自发表以来一直成为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路向坐标,成为几代中国文艺工作者的精神指南,引领着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健康发展。

        我们欣逢盛世。然而,中国当下的文艺依然要面对和解决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根本问题;依然是文艺的方向与方法的问题。盛世思危!即以电影而言,我们面对文化安全的严峻挑战!

        一则调查结果让我们深思而警醒。不久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的“影视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的调查报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在对北京10个城区25所中小学,8~19岁的孩子的问卷调查中,对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和华人形象的认可率只有40%左右,相反,对美国电影中的美国形象认同度却高达73%。美国电影凭借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在中国银幕上强势出场,在中国银幕上在青少年的头脑中,不断地复制和拷贝美国精神和美国价值观。相反,中国银幕上的中国形象和中国人形象却处于弱势,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未能得到有力而强势的体现。青少年对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认同程度已给我们敲起警钟,中国的文化安全已受巨大威胁!

        反思我们的银幕和荧屏,确有缺失,确有失衡。其一,热衷于表现过往,疏于表现现实。年代剧、谍战剧、清代剧、宫廷剧、武侠剧、一浪高过一浪,越演越烈。盛世怀旧成为影视时尚。从历史过往开发热门题材,把公众热情引向过往年代。不否定不少作品在弘扬优秀传统,也必须看到不少作品沉湎于旧宅大院隐私,流连于宫廷闱事,乐道于江湖恩仇,猎奇于谍战秘闻,不断地克隆不断地复制;过往题材趋热,现实题材趋冷,是影视创作的失衡。

        其二,热衷于表现世俗,疏于表现崇高。当代英模是民族的脊梁,英雄主义是民族精神的脊梁。在现实题材创作中,有一种失衡是热衷于表现世俗小人和市井气息,视英模题材为畏途,视崇高为过期美学;满足于表现世俗欲望,倾心书写小市民,让英雄退位,让市侩登场,让欲望狂欢。虽写当代英模,却满足于英模题材,不肯将生活中的英模人物进行艺术形象地转换,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破坏英模题材的公信力。虽写现实题材却不肯下力表现生活本质和时代趋势,满足于热闹,满足于情趣,满足没有时代投影的个人悲欢。

        其三,热衷于表现娱乐,疏于郑重担当。不少影视作品却以“为民找乐”为最高旨趣,奉搞笑为票房和收视灵药,一味追求乐子,调侃庄严、亵渎神圣、颠覆经典、歪曲传统;拒绝郑重书写和诚意表达,拒绝责任担当。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被转换成为票房服务为收视服务。

        重读毛泽东的《讲话》,我们发现毛泽东当年指出的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根本问题,在今天同样必须面对、必须解决。表面看来方向问题已不存在问题,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同为观众服务和为市场服务是一致的,可是怎样服务却成了大问题。

        在中华民族实现大复兴的道路上,作为文艺工作者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坚守我们的方向,坚守我们的价值观念,增强文化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中华民族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事实上我们已无退路可言,只能拼搏进取奋然前行。

        (作者为《电影》杂志原总编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