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场场精彩表演,将在北京亮相:藏戏、畲族山歌戏……41台剧目参加会演,共演出92场。
随着各地陆续上演文化盛宴,一幅壮美的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
守护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60多年来,党和国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和政策措施,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权利,保护少数民族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强化法制保障,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
——实施规划引导,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加大了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党报党刊、广播影视节目、出版物等译制播出出版”。
正是党和国家的积极鼓励、大力扶持,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戏剧作品得到抢救与保护,少数民族艺术创作硕果累累——
“藏在深闺”中的少数民族舞台艺术以创新、融合的姿态走向大众;
师公舞、安代舞……越来越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丰富着百姓的“文化餐桌”。
发展与繁荣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再过几天,大型回族原创舞剧《月上贺兰》将在北京演绎一段大气磅礴与精致细腻兼具的“回乡风韵”。
早在2009年,《月上贺兰》就开始探寻特色民族文化同市场的“联姻”之路。经过三年探索,《月上贺兰》不仅正式进驻中华回乡文化园,还商演了数百场,直接收入近千万元。
叫好又叫座的不止《月上贺兰》,像这样不断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艺的探索,在各省区市蔚然成风。“仅从这次会演确定的41台参演剧目看,与上届会演相比,题材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文艺会演组委会秘书长、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武翠英介绍说。
“这次参演的剧目,有一部分是出自名家的精品之作,体现了近年来民族文艺的发展水平;还有一部分作品,主创人员是由少数民族本土的、基层的青年文艺工作者担纲,不乏上乘之作。”武翠英说,本届文艺会演更加生动地体现了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
从小众“私房菜”到大众“家常菜”
剧本注入新内容,舞美重新设计制作,音乐进行了再加工……为了在会演中精彩亮相,这些天,不少专家被邀请到鹰潭指导排演《七彩畲乡》。
开拓创新的远不止《七彩畲乡》。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和特色,充分发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想方设法丰富群众文化餐桌。
精益求精的民族文化精品不能只是“私房菜”,更要做让百姓喜闻乐见的“家常菜”。举办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对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更让这些艺术瑰宝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文艺会演组委会执行主席、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说,每个民族就是一朵美丽的花,用她装点祖国的大花园,祖国就会变得繁花似锦、多姿多彩、无比美好。
不少专家认为,本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中央提出“文化强国”之后举行,有助于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助力我国文化建设。
人们期待,一场场原创民族歌舞的轮番上演,掀起少数民族文化新热潮……
(据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 记者黄小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