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04日 星期一

    100万公里上写满“责任”

    ——社会各界缅怀“最美司机”吴斌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04日   01 版)

        在危难时刻,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快客司机吴斌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职责,安全保护了客运车上24名乘客的生命,以身殉职(详见本报6月3日头版头条《为了24名乘客的安全——“平民英雄”吴斌的生前身后》)。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6月3日作出批示:“在短短的一分多钟的时间里,凝聚了他对人民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充分体现了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赵洪祝要求在全省交通系统认真组织开展向吴斌同志学习的活动。

        “向英雄学习,一路走好”

        从吴斌去世至今,闻讯赶来的同事、朋友和亲人心情沉重,在吴斌的灵前三鞠躬,向英雄作最后的告别。(下转2版) 

        6月2日上午10点左右,吴斌去世后的10个小时,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苏宾等专程赶到吴斌的家中看望其家属。他们在吴斌的灵堂前肃立,向这位英雄司机三鞠躬。

        翁卫军说,只有平时多年的学习修炼,才会有这么好的职业道德,才会养成这种高尚的风格,关键时刻才会体现出这种可贵的精神。他平凡中见伟大,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学习。

        6月2日中午12点10分,从无锡赶来的5位乘客送来花圈。他们在英雄的灵堂前,鞠躬、默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乘客周国新含着泪说道:“他的举动,岂是‘感动’就能表达的!” 

        很多热心市民看到消息后也自发赶来吴斌家中吊唁。“我85岁了,没见过这么好的司机。”专程赶来的来金龙老人在一张纸上沉痛地写下了悼词:向英雄学习,一路走好。

        吴家楼下的通道上,社会各界送来的花圈挨挨挤挤地摆着,已经超过了250个。

        3日上午,杭州商学院的学生代表们手捧鲜花和“英雄吴斌一路走好”的挽联来到吴斌的家。当日下午,下沙大学城内的悼念现场,大学生们用蜡烛摆出了“好人吴斌”的字样,向英雄致敬。

        得知英雄去世的消息后,浙江大学生们网上发起了“亮万盏烛光,照天堂之路”悼念活动。一位大学生说,他拯救了24条生命,为全社会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 

        责任是他的职业习惯

        在一张吴斌与妻子2002年的合影上,吴斌身着深色羽绒服,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旁边美丽温婉的妻子一头长发,挽着丈夫的手臂。可是现在,这位曾经幸福的丈夫、尽职敬业的英雄司机,却再也看不到这一切。

        最近,吴斌的丈母娘开始给女婿织两件毛衣,毛衣快织好了,但是孝顺的女婿却再也穿不到了。

        在杭州汽车北站调度室的签到表上,留着吴斌最后一次签到的笔迹,10年里,第3000次签到,也是他最后一次签到。签好后,他笑着跟工作人员说:明天休年假了,到云南去。

        10年,吴斌用无言的行动,把“责任”写满了100多万公里的里程。责任体现在他的每一次出发和归来,责任意识已经渗透到他的每一个操作中:起步,刹车或者熄火……责任就是他的职业习惯。

        6月2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剑彪写下他的评价和要求:“平凡岗位,职业行为,交通骄傲,弘扬光大。”6月3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授予吴斌“交通英模”荣誉称号,号召全省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向吴斌学习,一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二是要学习他忠于职守的职业品质,三是要学习他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四是要学习他惠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本报通讯员 康信茂 梁华凌 本报特约记者 鲍丰彩 本报记者 严红枫 本报杭州6月3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